[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定位调节结构的电缆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00183.1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3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宁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9/02;H02G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2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定位 调节 结构 电缆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定位调节结构的电缆支架,包括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右侧通过螺母固定有固定支耳,所述固定支耳的中间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压线板,所述第一压线板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转动插销连接在稳定架上,所述稳定架焊接在第一支架的右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线板。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缆的固定支承,使用在电缆沟内,且稳定性更好,便于定位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定位调节结构的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和隧道内,一般多使用支架固定,常用的支架有角钢支架和装配式支架,电缆沟内使用的角钢支架,有7种不同的型号规格,玻璃钢电缆支架,复合电缆支架,预埋式电缆支架,螺钉式电缆支架,组合式电缆支架等,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绝缘性能高,阻燃性好的特点。
现有电缆支架多为角钢支架,其结构简单,使用时,会出现电缆固定不稳得情况,且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在电缆沟内,长时间的磨损,容易导致螺栓松动,导致支架松动的情况,且在安装定位处采用焊接或螺栓方式紧固,位置较为固定,无法进行定位调节使用。
因此,提出一种带有定位调节结构的电缆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定位调节结构的电缆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进行定位调节和电缆安装容易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定位调节结构的电缆支架,包括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右侧通过螺母固定有固定支耳,所述固定支耳的中间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压线板,所述第一压线板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转动插销连接在稳定架上,所述稳定架焊接在第一支架的右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线板,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压线板,所述第一压线板的左端通过螺纹杆连接在第一支架上,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柱的上方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柱分布在预埋钢板的四个角落。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右表面设置有八组安装孔,所述滑块呈圆台型,所述滑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线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软垫层,所述第一压线板与稳定架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通过转动插销与稳定架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范围为0——180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线板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三压线板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压线板与第三压线板的下表面皆设置有软垫层,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上表面皆设置有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的电缆支架进行改动,在其安装底座上开设有滑槽,安装的电缆支架左端设置有滑块,能够使支架在底座上进行上下移动,使其位置能够进行调节,防止其电缆定位高度不同的情况出现,配合底座表面设置的固定孔,能够实现支架的上下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的上表面设置压线板,且三个支架上的压线板各不相同,能够对不同种类电缆进行固定,无论支架是否安装平行,都能够采取压线板的方式对电缆进行固定,增加电缆的稳定性,另外压线板采取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能够根据铺设线路的种类进行压线板的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宁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宁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0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