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科用眼底遮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95206.4 | 申请日: | 202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林 |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A61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刚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科 眼底 遮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神经科用眼底遮光装置,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装置盘体;装置盘体上表面中部凸出延伸有镜孔盘,镜孔盘下端嵌接有胶座,镜孔盘与胶座中部纵向贯通有内腔,内腔中部凸出有凸块;胶座下端套接有底衬圈,底衬圈与内腔互通,底衬圈内侧中部卡接有内垫环,底衬圈下表面边缘凸出设置有密封环;内腔中嵌入设置有内管,内管边缘与凸块卡接,内管与镜孔盘之间插接有封口圈,内管与封口圈之间贯穿设置有透镜筒,该种眼底遮光装置能适配贴合于患者眼眶位置,避免眼部神经诊断工作中光线刺激瞳孔,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神经科用眼底遮光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眼科医师通常需要借助光学仪器对患者瞳孔进行观察、摄取瞳孔图像,然而在诊断过程中,未聚焦的光线易从眼眶边缘射入,不仅影响光学仪器采集图像清晰度,同时光线的刺激将使患者瞳孔收缩、闭合,影响诊断。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神经科用眼底遮光装置,包括装置盘体;
所述装置盘体上表面中部凸出延伸有镜孔盘,所述镜孔盘下端嵌接有胶座,所述镜孔盘与胶座中部纵向贯通有内腔,所述内腔中部凸出有凸块;
所述胶座下端套接有底衬圈,所述底衬圈与内腔互通,所述底衬圈内侧中部卡接有内垫环,所述底衬圈下表面边缘凸出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内腔中嵌入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边缘与凸块卡接,所述内管与镜孔盘之间插接有封口圈,所述内管与封口圈之间贯穿设置有透镜筒;
所述透镜筒由两块半圆管组成,所述半圆管边缘一端均凸出有卡块,所述半圆管之间通过卡块榫卯连接,所述半圆管边缘另一端铰接有一对铰轴,所述透镜筒内侧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凹口件。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盘体外边缘对称设置有一对角贴片,所述角贴片表面开孔有扎带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衬圈与内垫环之间分隔形成有弧形槽,所述底衬圈为软质胶体。
进一步的,所述凹口件之间形成有环形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呈流线型分布,所述密封环边缘呈L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筒中半圆管可沿铰轴外扩开合,所述透镜筒底端边缘与内管卡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的一种神经科用眼底遮光装置,通过装置盘体、镜孔盘以及底衬圈组合成为单眼式的罩体结构,医师在进行眼部神经诊断时可先将该装置佩戴于患者眼部,通过其装置整体对眼眶边缘、瞳孔前端进行封闭,进而避免光线从眼眶边缘泄漏,刺激瞳孔,同时配合光学仪器直射的图像采集方式,装置前端预留有观察瞳孔的镜孔盘,以满足眼部神经诊断需求,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
2.本方案中的一种神经科用眼底遮光装置,同时在装置中布置有用于安装透镜的透镜筒,以便医师通过拆卸分离内管、透镜筒,来根据诊断需求选用不同规格的透镜,对瞳孔图像进行放大、缩小、光线聚焦,结合光学仪器图像采集,提高了该装置与诊断仪器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透镜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装置盘体、2-镜孔盘、3-角贴片、4-底衬圈、5-内管、6-封口圈、7-透镜筒、8-内垫环、9-胶座、10-密封环、11-凸块、12-铰轴、13-凹口件、1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林,未经刘国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5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部件的护罩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用对接车的快速锁定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