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工艺缺陷自动矫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88378.9 | 申请日: | 202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9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凯;赵林;赵锦芳;周宗龙;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拓璞来屋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4 | 分类号: | B21D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工艺 缺陷 自动 矫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工艺缺陷自动矫正装置,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移动支撑架及其上面设置的至少两个卡钳、伸缩装置、翻转装置和挤压装置,伸缩装置用于带动各卡钳沿垂直移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移动,翻转装置与卡钳一一对应,各翻转装置分别用于使各卡钳翻转来使车架待校正部分位于移动支撑架与卡钳之间,挤压装置设置于移动支撑架位于两相邻的卡钳之间的部分上,挤压装置用于挤压车架。本实用新型中,伸缩装置伸长使卡钳伸出,翻转装置使卡钳翻转,使待校正钢管置于移动支撑架与卡钳之间,伸缩装置收缩能够使卡钳与钢管的外表面接触,最后挤压装置与卡钳配合作用来挤压钢管,不仅车架校正的噪音低,而且节省人力、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工艺缺陷自动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交车的生产过程中,车架是通过焊接形成的外部框架,而焊接而成的车架存在焊接应力使其弯曲变形或错位的问题,需要进行校正,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大锤敲击或双头丝杠校正的方式对车架进行校正,采用大锤敲击时,不仅噪音大,而且敲击力度不容易把握,敲击力度过小,车架校正达不到效果,敲击力度过大,容易损坏车架;双头丝杠校正,需要多人参与进行车架校正,校正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工艺缺陷自动矫正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车架校正时的噪音、提高车架校正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工艺缺陷自动矫正装置,包括移动支撑架、卡钳、伸缩装置、翻转装置和挤压装置,所述卡钳、所述伸缩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和所述挤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撑架上,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轴的自由端与各所述卡钳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用于带动各所述卡钳沿垂直所述移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移动,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卡钳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所述翻转装置分别用于使各所述卡钳翻转来使车架待校正部分位于所述移动支撑架与所述卡钳之间,所述挤压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撑架位于两相邻的所述卡钳之间的部分上,所述挤压装置用于挤压车架。
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撑框架上还设置有电子尺,所述电子尺用于测量所述挤压装置的移动距离,所述电子尺与所述挤压装置的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装置为液压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油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油缸的端部与所述移动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所述油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用于挤压车架,所述电子尺用于测量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距离。
优选的,所述卡钳包括两个端部卡钳和两个中部卡钳,各所述端部卡钳和各所述中部卡钳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支撑架相对的两侧壁上,各所述中部卡钳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与第一连接杆形成绕相应的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的转动连接,各所述端部卡钳的一端也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与第二连接杆形成绕相应的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的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输出轴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输出轴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为气动伸缩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为气动翻转装置。
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撑架为工字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拓璞来屋科贸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拓璞来屋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83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热管与半导体技术的全新风热交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翻转压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