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树脂的研磨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81916.1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1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戴启彬;黄明珠;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成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B02C21/00;B02C23/16;B29B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陈伟斯;赵秀英 |
| 地址: | 353400 福建省南平市荣华山产业***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树脂 研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产树脂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生产树脂的研磨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进料斗、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所述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分别位于第一研磨槽和第二研磨槽的内部,且第一研磨槽和第二研磨槽均与箱体固定连接,通过两次的研磨即可使生产树脂的原料研磨的粉末颗粒大小较为统一,研磨效果好,同时筛板对经第一次研磨后生产树脂的原料进行筛选,能够减少第二研磨盘研磨的工作量,使得该设备的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树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生产树脂的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上的定义,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之分,天然树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如松香、琥珀、虫胶等,合成树脂是指由简单有机物经化学合成或某些天然产物经化学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产物,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其中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
但是现有的研磨设备在对生产树脂的原料进行研磨时,研磨后的产品质量往往会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缺陷。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生产树脂的研磨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树脂的研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树脂的研磨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进料斗、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所述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分别位于第一研磨槽和第二研磨槽的内部,且第一研磨槽和第二研磨槽均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研磨槽位于第二研磨槽的上方,且第一研磨槽和第二研磨槽之间设置有筛板,所述筛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筛板的下方设置有箱体活动连接的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凸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凸轮位于筛板的下方,且第二锥齿轮啮合有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筛板的上端靠近另一侧的位置与第一研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圆槽,所述活动轴的一端与圆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研磨槽和第二研磨槽的竖截面均为漏斗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的上端面均为向上拱起的弧形面,所述箱体的下端内壁为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上端活动安装有阀门,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设备通过两次的研磨即可使生产树脂的原料研磨的粉末颗粒大小较为统一,对生产树脂的原料研磨效果好。
2、该设备通过筛板对经第一次研磨后生产树脂的原料进行筛选,能够减少第二研磨盘研磨的工作量,使得该设备的实用性强。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成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成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1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