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74681.3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7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钏;范叔晋;陈通照;范叔慈;白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新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19/06 | 分类号: | G01L19/06;G01L19/14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现象 智能 压力变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进压头、空腔、芯体以及膜片,壳体和进压头通过螺旋副连接,壳体在端面上设有凹槽,空腔位于该壳体内,芯体设置于该空腔内,膜片一端与该芯体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的入水方向,空腔内具有缓冲模块,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外壳、固定装置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固定装置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横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缓冲通道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和该纵向缓冲板之间,纵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介质对膜片产生的瞬间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是一种将压力转换成气动信号或电动信号进行控制和远传的设备,它能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感受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转变成标准的电信号,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当压力变送器在启动或停止时,空气、水或油等介质在压力变送器内会产生水锤现象,造成压力变送器的膜片承受的瞬间冲击力过大,从而导致膜片损坏,降低压力变送器的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介质对膜片产生的瞬间冲击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进压头、空腔、芯体以及膜片,所述的壳体和所述的进压头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的空腔位于该壳体内,所述的芯体设置于该空腔内,所述的膜片一端与该芯体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的入水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具有缓冲模块,所述的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外壳、固定装置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所述的固定装置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所述的横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所述的缓冲通道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和该纵向缓冲板之间,所述的纵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内具有的缓冲模块能够缓解介质在空腔内产生的水锤现象, 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能够对介质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起到多重缓解的作用,缓冲模块外壳可将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构成一个整体,固定装置可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的横向缓冲板能够缓解介质纵向上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内部带有螺旋结构的缓冲通道可通过不断改变介质的运动方向,从而缓解介质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的纵向缓冲板能够缓解介质横向上产生的瞬间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缓冲模块为一可拆卸模块,该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均分体安装于该缓冲模块外壳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模块为一可拆卸模块,该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均能够分体安装于该缓冲模块外壳中,使得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能各自安装或拆卸,便于缓冲模块各个机构的更换与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缓冲模块外壳为一空心体,中空部分作为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的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一端朝向膜片作为限位端,另一端背向膜片作为安装端,所述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依次从安装端装入安装腔内,所述的安装腔位于限位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的纵向缓冲板对应限位凸起设置有呈限位配合的限位凹口,所述的横向缓冲板外周与缓冲模块外壳内壁呈螺纹配合,并在旋入时与纵向缓冲板构成缓冲通道的夹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新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新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4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