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72953.6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7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江翼;程林;蔡玉汝;张川;吴俊杰;王风华;肖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李满;潘杰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缆 终端 故障 预测 模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模拟装置,它包括模拟实验箱,模拟实验箱包括箱体、模拟充油电缆和接地极,所述箱体底部开设电缆孔,模拟充油电缆穿过电缆孔进入箱体内部,模拟充油电缆与电缆孔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箱体侧壁开设有电极孔,接地极通过电极孔引出到箱体外部并与接地线相连,箱体内用于灌入水和硅油,水位于硅油下方,接地极位于水中。本实用新型能为充油电缆终端进水引发的发热缺陷状态进行模拟,帮助预测故障发生的风险及击穿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多年运行经验表明,充油电缆终端一些常见的潜伏性隐患包括:进水受潮、杂质混入、安装尺寸错误、界面抱紧力不足、封铅不良等。这些隐患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迅速导致电缆故障,主要表征是击穿,特殊情况下还会导致燃烧和爆炸,尤其是电缆终端所在位置。从电缆潜伏性隐患后果来看,影响最严重的是火灾,影响最广泛的是进水。据报道,仅2015年,全国范围内110kV投运时间不足5年的线路,由于应力锥局部放电和硅油劣化的共同作用,15 个户外瓷套终端相继发生爆炸起火,由于进水引发的发热缺陷达300 余个。
目前针对电缆终端发热缺陷,只能依靠红外检测图谱等外部检测方法,无法直接获得其内部热状态分布,且缺乏对异常温升的过程和规律进行研究,无法根据电缆终端热状态实现电缆故障预测及精益化评估,没有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的相关模拟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模拟装置,本实用新型能为充油电缆终端进水引发的发热缺陷状态进行模拟,为预测故障发生的风险及击穿位置提供模拟环境,为充油电缆终端的运维检修及决策提供依据。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拟实验箱,所述模拟实验箱包括箱体、模拟充油电缆和接地极,所述箱体底部开设电缆孔,模拟充油电缆穿过电缆孔进入箱体内部,模拟充油电缆与电缆孔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箱体侧壁开设有电极孔,接地极通过电极孔引出到箱体外部并与接地线相连,箱体内用于灌入水和硅油,水位于硅油下方,接地极位于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为充油电缆终端进水引发的发热缺陷状态进行模拟,提高了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含有充油电缆终端的电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充油电缆终端维护技术门槛,从而使维护人员可以提前做好维护工作,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的结构框图。
其中,1—耦合电容、2—模拟实验箱、2.1—箱体、2.2—模拟充油电缆、2.3—接地极、2.4—电缆孔、2.5—密封件、2.6—电极孔、 2.7—接地线、2.8—水、2.9—硅油、2.10—导体、2.11—电缆绝缘层、 2.12—绝缘屏蔽层、3—检测模块、3.1—水位检测单元、3.2—局部放电检测单元、4—分析载体、5—充油电缆终端、6—电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高压充油电缆终端故障预测模拟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模拟实验箱2,所述模拟实验箱2包括箱体2.1、模拟充油电缆2.2(用于模拟充油电缆终端5内电缆)和接地极2.3,所述箱体2.1底部开设电缆孔2.4,模拟充油电缆2.2穿过电缆孔2.4 进入箱体2.1内部,模拟充油电缆2.2与电缆孔2.4通过密封件2.5 进行密封,箱体2.1侧壁开设有电极孔2.6,接地极2.3通过电极孔 2.6引出到箱体2.1外部并与接地线2.7相连,箱体2.1内用于灌入水 2.8和硅油2.9(用于模拟待测电缆终端内部的硅油),水2.8位于硅油2.9下方,接地极2.3位于水2.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2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整装环端面机封的偏心环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头部减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