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9366.1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3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子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机器人 充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和配合移动机器人本体的充电桩,移动机器人本体前端面设有充电片;充电桩的前端面设有一与移动机器人本体前端面的充电接触片相配合的充电接触片;其中,充电片与充电接触片呈交叉接触。本实用新型由于充电片与充电接触片呈交叉接触,克服了回桩充电时必须时刻精确对准的技术偏见,使得移动机器人本体不需要很精确地对准充电桩即可实现快速上桩充电,从而大大降低了移动机器人本体的相关研发人员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其次,由于充电片与充电接触片呈交叉接触,增大了充电片与充电接触片互相接触的成功概率,应该理解,只要充电片与充电接触片随便一个点接触即可实现成功充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其中,移动机器人为移动机器人的种类之一,是为人类服务的特种机器人,主要从事家庭卫生的清洁、清洗等工作。
现有技术中,首先,移动机器人回桩充电尽管成功率较高,但是其对该技术的要求较高,造成对相关工作的研发人员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如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回桩充电一般分为:第一步找充电桩,第二步为对准充电桩,从而才能成功充电,而在移动机器人上桩时候,移动机器人需要时刻精确对准充电桩,时刻精确收到充电桩发来的对准信息,否则极有可能增大充电桩上桩充电不成功的概率;其次,移动机器人上桩后,由于移动机器人上桩行驶过程中执行停止驱动轮行驶程序时,会由于一定的往前行驶的惯性,使得移动机器人在已经与充电桩的充电接触片相接触后继续向前一定的距离,进而发生不能成功充电的现象;最后,传统的移动机器人充电需要充电片与充电接触片精准接触后才能实现成功充电。如图6所示,为传统的充电移动机器人充电接触的结构示意图一,其为通过移动机器人侧边设充电片101'与设于充电桩侧边的充电接触片201'互相接触实现充电,而这种充电方式需要移动机器人的充电片101'精准地对接充电接触片201',当移动机器人的驱动轮磨损或者由于移动机器人长期使用后,造成移动机器人的高度整体下降,进而使得充电片101'与充电接触片201'发生相对位移,从而造成无法充电成功的现象,如图7所示,为充电时效示意图一,左边为正常充电时的接触,而右边为充电失效时的情形。又如图8所示,为传统的充电移动机器人充电接触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为通过移动机器人下边设充电片101''与设于充电桩侧边的充电接触片201''互相接触实现充电,而这种充电方式需要移动机器人的充电片101''精准地对接充电接触片201'',当移动机器人上桩时由于停止驱动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向前行进的惯性,充电片101''与充电接触片201''由于惯性无法接触,从而造成无法充电成功现象,如图9所示,左侧为充电片101''与充电接触片201''成功接触,而右边为惯性无法接触现象;但是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如果充电不成功,其可以执行回退命令,而此种后退命令,无法精准地进行充电对准,图10所示,左侧为充电片101''与充电接触片201''成功接触,而右边为惯性无法接触现象,一般的移动机器人处理方式为重新后退到离移动机器人一端距离,然后重新执行上桩充电接触命令,这会造成移动机器人上桩需要多次对准。
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充电的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该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不需要移动机器人时刻很精确地对准充电桩即可实现快速上桩充电的目的,克服了回桩充电时必须时刻精确对准的技术偏见,从而大大降低了移动机器人的相关研发人员对技术水平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机器人充电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和配合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的充电桩,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前端面设有充电片;所述充电桩的前端面设有一与移动机器人本体前端面的充电片相配合的充电接触片;其中,所述充电片与所述充电接触片呈交叉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片呈横向长方形条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9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