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墩身钢筋定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68372.5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2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孟宏强;谢长征;谢模钊;段要兴;朱建富;刘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E04C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马德胜 |
| 地址: | 442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墩身钢筋定位装置,包括两个上下相平行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件连接,连接件设有至少个;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直线段和两个圆弧段,两个直线段和两个圆弧段围成用于放置墩身的封闭腔,两个圆弧段分别位于直线段两端;直线段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墩身的凹槽部相对应,直线段、圆弧段以及凸起部上均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用于放置纵向钢筋,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用于放置横向钢筋。本申请提供的墩身钢筋定位装置,能确保墩身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垂直度,同时,还能对钢筋横向、纵向位置进行约束,以实现钢筋定位精确,进而使得墩身保护层合格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辅助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墩身钢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无数座高速铁路桥梁拔地而起。作为桥梁主要部件的桥墩承台施工主要涉及承台钢筋绑扎、承台模板安装、墩身预埋钢筋绑扎、承台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支撑物,其主要由建设在基础的承台、墩身、墩身钢筋和梁盖组成。目前的桥墩施工中,墩身钢筋分两个阶段进行安装,第一阶段是在承台施工时进行钢筋定位预埋;第二阶段是在墩身中定位安装墩柱钢筋,并且该墩柱钢筋与承台中的预埋钢筋连接组成桥梁下部的墩身钢筋。现有技术中,上述墩身钢筋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定位安装,使得钢筋的安装和定位精度不足,从而令墩身保护层的施工合格率角度,墩身混凝土容易崩裂,桥梁受力结构受到影响,造成桥梁的寿命缩短,维护费用增高。
随着全国各地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工程投入施工,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满足铁路桥梁施工规范中墩身钢筋的位置及间距要求,容易出现人工定位的精确度过低,容易造成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安装位置误差过大,实施效果差,进而引起墩身保护层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墩身钢筋定位装置,能确保墩身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垂直度,同时,还能对钢筋横向、纵向位置进行约束,以实现钢筋定位精确,进而使得墩身保护层合格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墩身钢筋定位装置,包括两个上下相平行的定位组件;
所述定位组件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设有至少2个;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直线段和两个圆弧段,两个所述直线段和两个圆弧段围成用于放置墩身的封闭腔,两个所述圆弧段分别位于所述直线段两端;
所述直线段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墩身的凹槽部相对应,所述直线段、所述圆弧段以及所述凸起部上均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放置纵向钢筋,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用于放置横向钢筋。
优选地,靠近所述直线段和所述圆弧段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连接件。
优选地,上下所述圆弧段之间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圆弧的象限点处。
优选地,位于上方的所述定位组件上设有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至少有两个;
所述支撑件横跨两个相对的所述直线段。
优选地,包括倾斜件,
所述倾斜件倾斜位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倾斜件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两个第一贴近段,两个所述第一贴近段通过第二贴近段连接,且以所述凸起部中心线相对称;
所述第一贴近段包括与所述直线段连接的第一倾斜段;
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二贴近段连接的第二倾斜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8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