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用内翅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7704.8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2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芦世祥;金星洙;刘石兵;胡晓;金丁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袁锦波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用 内翅扁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用内翅扁管,包括B形管、固定嵌设于B形管内的翅片,所述B形管由单体薄板的两端部经多次迂回折叠后一体成型,所述翅片与B形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若干个微通道;本实用新型中扁管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能够实现轻量化,降低产品的实际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系统换热器领域,尤其是换热器用内翅扁管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模块化程度越来越高,紧凑性设计成为一大趋势,汽车散热器作为冷却系统中关键的部件,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和效率,散热器向着体积小、重量轻、换热性能好的趋势发展,随着能源问题的日渐突显,要求在满足热量交换的前提下,必须尽可能缩小换热设备体积,即提高换热设备的紧凑性,进而减轻换热设备的重量,节约材料,并相应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换热器用内翅扁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换热器用内翅扁管,包括B形管、固定嵌设于B形管内的翅片,所述B形管由单体薄板的两端部经多次迂回折叠后一体成型,所述翅片与B 形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若干个微通道,所述翅片形成的微通道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翅片由单体薄板折叠形成,整体呈波浪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翅片的两端部还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B形管的两端的弧形相同,且紧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翅片上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分别与B 形管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地方均设为平面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翅片的厚度为0.1mm,B型管的厚度为0.2mm,B形管的外径高度为12mm,B形管的宽度为1.4mm,另所述微通道为16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扁管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2)实现轻量化,降低产品的实际制造成本;
3)可以应用于圆管和异形(比如D型、腰型,half管)集流管的装配中,采用常规的装配方式,解决了轻量化的问题,提高单位面积换热量,可实现自制降低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B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B形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翅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翅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B形管;2、翅片;21、弧形部;22、平面段;3、微通道; 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换热器用内翅扁管,包括B形管1、固定嵌设于B形管1内的翅片2,翅片2与B形管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16个微通道 3;而且B型管1的厚度为0.2mm,B形管1的外径高度为12mm,B形管1 的宽度为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7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