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包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3280.8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6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B60L50/6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海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动力电池散热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该电池包包括底板、框架结构、液冷板。框架结构与底板连接,框架结构上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通孔。液冷板安装于底板朝向框架结构的表面,以封闭容置通孔朝向底板的一侧,框架结构包括具有凹槽结构的避空件,凹槽结构的开口朝向底板,液冷板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穿过比空间并收容于凹槽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液冷板封闭安装容置通孔朝向底板的一侧,液冷板暴露容置通孔的部分与电池模组直接接触,取消了托盘结构,散热效果好,并将液冷板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穿过避空件并收容于凹槽结构中,实现干湿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元件,动力电池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电动汽车的质量和效果。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是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使电池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保证了电池系统的使用性能、热安全及循环寿命。
现有的电池包箱体设计成“三明治”结构,即将水冷板设置在箱体托盘与底部防护板之间,模组置于箱体托盘上方,使得模组与液冷系统完全隔开,实现“干湿分离”的目的。箱体托盘将水冷板与模组隔开,可完全避免冷却液泄漏造成的风险,但此方案中模组到水冷板的热阻将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散热效果,另外箱体托盘也使箱体自身重量增大,影响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干湿分离结构的电池包箱体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底板;
框架结构,与底板固定连接,框架结构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通孔,框架结构包括具有凹槽结构的避空件,凹槽结构的开口朝向底板;以及
液冷板,封闭容置通孔朝向底板的一侧,且液冷板暴露于容置通孔中的部分用于承载电池模组,液冷板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穿过避空件并收容于凹槽结构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架结构上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通孔,液冷板封闭容置通孔朝向底板的一侧,使得液冷板暴露于容置通孔的部分与电池模组直接接触,取消了托盘结构,散热效果好,并将液冷板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穿过避空件并收容于凹槽结构中,实现干湿分离。
可选地,框架结构包括:
边框,围设于底板的周边;
多个第一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梁穿设于液冷板;以及
多个第二梁,沿与第一方向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与第一梁插接,第一梁和第二梁形成多个容置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梁穿设于液冷板,随后将第二梁插设于第一梁上,从而可以将液冷板固定于底板上,使得液冷板成为箱体的一部分加强结构,增加箱体强度的同时,也限制了液冷板的移动。
可选地,第一梁包括:
连接部,与底板固定连接;以及
第一插接部,与连接部背离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插接部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槽;
其中,第二梁沿其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插接槽配合插接的第二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梁上开设多个第二插接槽,在第一插接部上开设第一插接槽,通过两者的配合,从而将第二梁与第一梁插接在一起,进而将液冷板作为箱体的一部分。
可选地,液冷板包括换热部,换热部具有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的换热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3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