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窄边框液晶显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57779.8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3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于靖;韦培海;董欣;张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45 | 分类号: | G02F1/1345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春风 |
| 地址: | 62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框 液晶显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窄边框液晶显示结构,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设有驱动电路板和软性线路板,均形成在显示区的下侧,其中所述驱动电路板为开口朝下的凹槽型结构,所述软性线路板被容纳在驱动电路板的凹槽型结构内,所述显示区引出有薄膜晶体管走线,所述薄膜晶体管走线与驱动电路板的凹槽型结构的外侧表面连接,使部分薄膜晶体管走线的连接位置分布在驱动电路板的左右侧面,从而可以将驱动电路板和软性线路板的位置更靠近显示区设置,大大提高了显示屏的窄边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窄边框液晶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显示屏的显示要求品质也越来越高,对窄边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边框越窄,对物料的利用率越高,越能节约资源,显示屏更轻便则具有很大竞争力。
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结构通常包括显示区AA和外围区NA,其中外围区NA绑定有驱动电路板1和软性线路板2,一般设置在显示区AA的下侧。具体为显示面板的下侧存在IC input Pad(驱动电路输入端子部)和FPC Bonding Pad(软性线路绑定端子部),所述驱动电路输入端子部用于与驱动电路板1电连接,所述软性线路绑定端子部用于与软性线路板2(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输入端子部包括多个输入端子,所述FPC Bonding Pad包括多个等长的绑定端子,所述多个输入端子与所述多个绑定端子通过走线对应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板1和软性线路板2呈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显示区AA的下侧,显示区AA的数据线a和扫描线b分别引出至与驱动电路板1的上侧电性连接,为了使数据线a和扫描线b能合理地与驱动电路板1连接,互不干涉,驱动电路板1则必须与显示区AA之间有足够的距离D1,这样将导致外围区NA的下侧的总宽度为D1(驱动电路板1的上侧到显示区AA边框的距离)+驱动电路板1的宽度+D2(驱动电路板1的下侧到软性线路板2的上侧的距离)+软性线路板的宽度+D3(软性线路板2的下侧到最外边框的距离)增加,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窄边框液晶显示结构,通过将驱动电路板设计成凹槽型结构,将软性线路板布置在凹槽型结构内,且将数据线和扫描线与驱动电路板的凹槽型结构的外侧表面连接,使部分薄膜晶体管走线的连接位置分布在驱动电路板的左右侧面,从而可以将驱动电路板和软性线路板的位置更靠近显示区设置,实现了外围区的下边框超窄边框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超窄边框液晶显示结构,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设有驱动电路板和软性线路板,均形成在显示区的下侧,其中所述驱动电路板为开口朝下的凹槽型结构,所述软性线路板被容纳在驱动电路板的凹槽型结构内,所述显示区引出有薄膜晶体管走线,所述薄膜晶体管走线与驱动电路板的凹槽型结构的外侧表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凹槽型结构包括驱动电路板主体和由驱动电路板主体两端弯折延伸的驱动电路板侧体,其中所述驱动电路板侧体的竖直方向宽度为驱动电路板主体的宽度加上驱动电路板到软性线路板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软性线路板的宽度之和。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侧体沿着驱动电路板主体垂直弯折延伸或者向外弯折延伸。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侧体沿着驱动电路板主体向外弯折延伸并与驱动电路板主体呈120°夹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与软性线路板之间还设有驱动走线,所述驱动走线电连接驱动电路板与软性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7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