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4194.0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1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焱;辛克均;李佳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43 | 分类号: | H01H71/43;H01H71/70;H01H7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建科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断路器 | ||
1.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智能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脱扣装置,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以进行分/合闸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电回路均穿过一零序电流互感器,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是由第一零序电流互感单元和第二零序电流互感单元重叠设置而成,其中第一零序电流互感单元连接一漏电线路板,所述漏电线路板分别连接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脱扣装置,第二零序电流互感单元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线路板设置于所述N极断路器的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设有静触头部,所述动触头组件设有与静触头部配合的动触头部以及连接有软连接的接线端,所述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向上延伸设置,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部位于接线端的下方;而所述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向下延伸设置,L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部位于接线端的下方;使得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产生吸力的同向电流;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产生斥力的反向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连接L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软连接和连接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软连接穿设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分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断路器的壳体和L极断路器的壳体设有相贯通的安装开口,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板和分合闸驱动装置,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壳体、L极断路器的壳体和N极断路器的壳体并排设置,还包括一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贯穿三个壳体,所述分合闸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分合闸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零序电流互感单元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均具有一导电板,所述静触头部形成于该导电板上,所述导电板上串接有一锰铜片,且在位于锰铜片的两端分别形成引脚,并通过引脚连接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线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零序电流互感单元和第二零序电流互感单元同轴并排设置而在轴向方向上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零序电流互感单元和第二零序电流互感单元同心套接设置而在径向方向上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41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LED驱动器
- 下一篇:转动限位结构及具有其的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