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热弯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53207.2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2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谭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F15B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贾玉姣 |
| 地址: | 51608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热弯机 加热 组件 具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热弯机,所述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气源;第二气源;气缸,活塞将气缸腔内部分隔成第一气缸腔和位于第一气缸腔下方的第二气缸腔,第一气缸腔与第一气源连通,第二气缸腔与第二气源连通;发热装置,发热装置连接在活塞杆的下端;发热装置、活塞和活塞杆的重力之和为G,活塞与气缸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为f,第一气缸腔内的气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为P1,第二气缸腔内的气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为P2,其中,P1、P2满足:0<P1+G‑P2‑f≤20N。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发热装置可以与模具保持接触,随模具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压碎玻璃,可以提高发热装置与模具之间的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热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热弯机。
背景技术
目前,3D曲面玻璃的成型通常是在模具中加热受压而成型,需要对模具进行预热。相关技术中,在对模具进行预热时,通常采用气缸将加热板压下使加热板加热模具。然而,为了避免加热板压碎玻璃,需要使加热板和模具之间存在缝隙。这样会使加热板与模具之间的传热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预热模具。而且,由于加热板与模具不接触,上模温度的控制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模具之间的传热效率较高,可以缩短预热时间,便于控制上模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加热组件的热弯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气源;第二气源;气缸,所述气缸内限定出气缸腔,所述气缸腔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缸腔内部分隔成第一气缸腔和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腔下方的第二气缸腔,所述第一气缸腔与所述第一气源连通,所述第二气缸腔与所述第二气源连通,所述活塞上设有向下伸出所述第二气缸腔的活塞杆;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连接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所述发热装置、所述活塞和所述活塞杆的重力之和为G,所述活塞与所述气缸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为f,所述第一气缸腔内的气体作用在所述活塞上的压力为P1,所述第二气缸腔内的气体作用在所述活塞上的压力为P2,其中,所述P1、P2满足:0<P1+G-P2-f≤20N。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弯机的加热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并使第一气缸腔与第一气源连通、第二气缸腔与第二气源连通且第一气缸腔内的气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P1和第二气缸腔内的气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P2满足:0<P1+G-P2-f≤20N,发热装置可以与模具保持接触,且可以随模具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保证不会压碎玻璃的同时,可以提高发热装置与模具之间的传热效率,很好地控制上模温度。另外,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可以独立控制第一气缸腔和第二气缸腔的压力,控制方便,且可以减小气缸在运行时的振动,提高整个加热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气源的气压恒定,所述第一气源与所述第一气缸腔的气路上设有第一调压件,所述第一调压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缸腔的气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源与所述第一气缸腔之间的气路上串联有第一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为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源的气压恒定,所述第二气源与所述第二气缸腔的气路上设有第二调压件,所述第二调压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气缸腔的气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气源与所述第二气缸腔之间的气路上串联有第二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关为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3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