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充组合填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0958.9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军;刘西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组合 填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组合生物填料,所述填充组合填料外壁为透水网孔,所述微生物营养盒镶嵌于填充组合填料内部环壁上,所述骨架为组合填料外壁支撑圆环。自然水体通过透水网孔进入内部填充组合填料中,与内部组合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生物膜接触氧化作用下消除了水体污染物质,内置微生物营养盒可持续缓释生物膜形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本实用新型可固定安装于不同自然水体中,为水体中土著微生物繁殖扩增提供基础,不影响自然水体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提升水体去除污染物质能力,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可大规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然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有是一种填充组合填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自然水体受到的污染程度加剧并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水体自净能力随着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而降低,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在于强化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的缺失会导致水体容纳和消除污染物质总量降低,水体水质指标得不到有效改善而持续恶化。如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缺失或数量不足会直接导致有机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使原本健康水体变为黑臭水体,长期处于黑臭现象会导致底部淤泥变为黑臭底泥从而成为自然水体的内源污染,破坏了水体底部水生态结构。由此可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并及时有效消纳外源污染物质是保证水体使用功能长期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然水体中安装微生物载体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的主要技术手段,此方法为自然水体原有微生物提供更多附着场所和生长空间,并使多种土著微生物大量繁殖。自然水体所应用的微生物载体种类繁多,但都存在载体与水体有效接触面积低,安装生物载体种类单一,微生物在载体上存活和附着率低,形成的生物膜易于老化脱落,导致自然水体的治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同时微生物载体不易安装,在自然水体中易损坏。目前,使用最多的生物填料为绳型螺旋式生物填料和毯状生物填料,这两种填料安装工程量大、水体抗冲击能力很差,在流动的自然水体中,生物填料会随着水流倾倒,由原来的纵向水体接触方式变为横向水体接触方式,降低了生物填料与水体有效接触面积,当自然水体的流量变大时,填料会挣脱固定装置随水流漂向下游,破坏了所搭建的水体自净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填充组合填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填充填料,包括外壁缓冲带(5),其特征在于能够有效防止因自然水体流速过快对填充组合填料外壁造成巨大拉力而使外壁网发生撕裂现象;
进一步技术方案,填充组合填料的外壁(8)为透水网孔拼接,外壁(8)与外壁缓冲带(5)拼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外壁缓冲带(5)穿插于外壁(8)并与其相连接,外壁缓冲带与外壁透水网孔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外壁支撑圆环(3)环绕在外壁(8)外,外壁(8)与支撑圆环相连接,对填充组合填料外壁(8)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技术方案,微生物营养盒(6)固定在填充组合填料外壁(8)的内侧,营养盒盒盖(11) 上有营养物质释放小孔,盒内有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
进一步技术方案,内部外层填料(9)与组合填充填料外壁(8)紧密贴合并固定,该内部外层填料(9)的结构为蜂窝状海绵体结构。
进一步技术方案,内部内层填料(10)为立体多孔悬浮方块填料
进一步技术方案,固定件(2)安装于生物填料两端中心位置,与两端的十字加固带(1)相连接。两端填充组合填料固定件(2)为抗老化、耐腐蚀材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填充组合填料外壁为拼接透水网孔,透水性好、不易堵塞能够阻挡自然水体中大块物体进入填充组合填料内部,保护所形成的生物膜。透水网孔能够有效切割进入组合填料内部气泡,使好氧微生物有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09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