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前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49893.6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0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福嶋勇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陈砚文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罩主体、和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下方的保险杠罩底板,该保险杠罩底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反作用力发生部,该反作用力发生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箱形部,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既能实现对行人的保护,又能抑制重量增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备保险杠罩主体和保险杠罩底板的车辆前部结构已被广泛采用。保险杠罩主体被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保险杠罩底板被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的下方。在前保险杠加强件与保险杠罩主体之间设置有上部减振器,在保险杠罩底板的车辆后方侧设置有下部减振器。上部减振器例如由树脂发泡体构成,下部减振器例如由树脂成型体构成。
上部减振器和下部减振器是为了吸收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而设置的。并且,发生碰撞时,由于行人的腿部受到来自于下部减振器的反作用力,所以行人容易倒在前舱盖上。即,下部减振器起到了扫腿的作用。由此,可以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然而,设置下部减振器虽然能够加强对行人的保护,但是也存在使车辆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对行人的保护,又能抑制重量增加的车辆前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罩主体、和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下方的保险杠罩底板,其特征在于:保险杠罩底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反作用力发生部;反作用力发生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箱形部,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的优点在于,在发生碰撞时,保险杠罩底板的反作用力发生部会对行人进行扫腿而使其倒在前舱盖上,所以能够实现对行人的保护。并且,由于没有设置下部减振器,所以能够抑制重量增加。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反作用力发生部被构成为,碰撞时产生变形而使相邻的箱形部相接触,从而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箱形部被构成为,俯视为矩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100具备保险杠罩主体1、保险杠罩底板2、前舱盖3、前保险杠加强件(图示省略)、和减振器(图示省略)。保险杠罩主体1、保险杠罩底板2以及前舱盖3构成车辆前部的外表面。
保险杠罩主体1被配置在车辆的前端,并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X方向)延伸。在保险杠罩主体1的车宽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开口部1a,该开口部1a上安装有进气格栅11。进气格栅11被构成为,能够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舱(图示省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9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地板清洁器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便于维修的电源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