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乙炔还原法改良的固氮酶活性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8209.2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1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雯;陶琦;张瑞平;李冰;王昌全;张宗锦;李一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乙炔 还原法 改良 固氮酶 活性 测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乙炔还原法改良的固氮酶活性测定装置,包括密封反应瓶,密封反应瓶瓶口设有异丁基胶塞,异丁基胶塞上固定有气体进样管和营养液进样管,所述的气体进样管上依次连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气体进样管另一端通过橡胶塞与注射器连通;营养液进样管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多接管阀;多接管阀连接营养液瓶;密封反应瓶位于多孔保温式震荡塑料组件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固氮酶活测定过程中由于针孔导致的漏气问题,减少各反应体系的系统误差,提高实验结果重现性;同时多接管阀的设计使操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能批量完成更多的样品前处理,提高了实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改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乙炔还原法改良的固氮酶活性测定装置,用于精准高效测定固氮酶活性。
背景技术
乙炔还原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是根据固氮酶具有底物多样性原理,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乙炔是否被还原形成乙烯及乙烯量的多少而间接测定是否有固氮酶活性及其高低。目前实验室测定土壤或植物根瘤固氮酶活性大都采用乙炔还原法进行测定。目前,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的装置仍不成熟。
现有的一些实验装置多数较为简易,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无法很好避免固氮酶活测定过程中由于针孔导致的橡胶塞漏气问题;样品前处理不能同时进行,且单个样品的前处理耗时长;培养过程中受土壤形状及温度差异的影响,乙炔还原反应不够充分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优化后的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的装置,用于精准高效测量土壤及根瘤等的固氮酶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利用乙炔还原法改良的固氮酶活性测定装置,包括密封反应瓶,所述的密封反应瓶瓶口设有异丁基胶塞,异丁基胶塞上固定有气体进样管和营养液进样管,所述的气体进样管上依次连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气体进样管另一端通过橡胶塞与注射器连通;
所述的营养液进样管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多接管阀;多接管阀连接营养液瓶;
所述的密封反应瓶位于多孔保温式震荡塑料组件内。
密封反应瓶内部承装需要测定固氮酶活性的样品;多孔保温式震荡塑料组件用于放置密封反应瓶在震荡培养箱中;所述多孔保温式震荡塑料组件可以同时放置多个反应瓶,方便拿取;同时可以保持温度减小实验中各反应瓶内温差;同频振荡可以促使反应更充分彻底,减少系统误差。
多接管阀可以将多个样品营养液进样管与营养液瓶连接一起,同时输入营养液。
用所述的利用乙炔还原法改良的固氮酶活性测定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A)取10g新鲜土壤或植物根瘤1g,装入100ml密封反应瓶中;
B)盖上带有营养液进样管和气体进样管的异丁基胶塞;
C)通过营养液进样管向密封反应瓶加入2ml的0.1mol/l葡萄糖营养液,关闭第三阀门;
D)将注射器连接橡胶塞,打开第二阀门、保持第一阀门关闭,抽吸气体进样管内空气至管干瘪;
E)关闭第二阀门,取下注射器排出管内空气,再次连接橡胶塞;
F)同时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抽吸10ml空气后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取下注射器排出管内空气;
G)使用注射器抽吸10ml纯度为99.9%的乙炔气体,连接橡胶塞,依次打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将气体注入密封反应瓶后,迅速关闭阀门第二阀门、第一阀门;
H)将密封反应瓶放于多孔保温式震荡塑料组件中,于28℃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24小时;
I)打开第二阀门,使用注射器抽吸以排出气体进样管内空气,再次连接橡胶塞,打开第一阀门抽吸10ml反应气体用于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未经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8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