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4524.8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2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涂凯;涂锦文;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诺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D5/00;F28B5/00;B01D46/10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贺楠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酸钠 生产 外排 蒸汽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反应釜,反应釜的外壁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功能套,功能套的内部设有与反应釜相配合的蒸汽管,蒸汽管远离反应釜的一端设有中转泵,中转泵与蒸汽管之间设有循环管,中转泵的一侧设有与功能套相配合的功能管,功能管远离功能套的一端设有回收壳,功能管与回收壳之间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阀门,回收壳的内部设有回收室。有益效果为:有效的保证了设备在整个使用期间,设备能够将蒸汽内部的热能再次利用,当蒸汽利用完后,通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加速蒸汽的凝结使得设备能够对蒸汽进行快速的收集回收,从而使设备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酸钠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机硅生产行业中,液体硅酸钠(泡花碱)生产需要石英砂和烧碱混合,在反应釜内加温加压到一定状态才能开始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要排出一部分蒸汽以维持反应压力稳定;且放料时也会有部分蒸汽排出。这部分蒸汽一般是直接排放,造成能源浪费,且无法对蒸汽内部的仅能进行再次利用,并且蒸汽收集期间,蒸汽凝结速度过慢,造就蒸汽的回收效率变得过慢。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外壁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功能套,所述功能套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反应釜相配合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远离所述反应釜的一端设有中转泵,所述中转泵与所述蒸汽管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中转泵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功能套相配合的功能管,所述功能管远离所述功能套的一端设有回收壳,所述功能管与所述回收壳之间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阀门,所述回收壳的内部设有回收室,所述回收室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回收架,所述回收壳的底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功能架。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壳远离所述反应釜的一侧底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排出孔,所述排出孔的外壁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排出控制阀。
进一步的,壳体底部远离所述回收壳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蒸汽管相配合的冷缩泵。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管的顶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反应釜之间设有连接环。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架与所述回收室内壁之间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架的顶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顶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制冷机。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架的内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的顶端设有若干与所述回收架侧壁相配合的回收孔,所述回收槽的正面设有与所述回收壳相配合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有效的保证了设备在整个使用期间,设备能够将蒸汽内部的热能再次利用,当蒸汽利用完后,通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加速蒸汽的凝结使得设备能够对蒸汽进行快速的收集回收,从而使设备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诺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诺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4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辊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