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4521.4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8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郝晓亮;尹长奇;刘希军;贺海峰;冯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圣和塑胶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12 | 分类号: | B29C55/12 |
代理公司: | 淄博川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75 | 代理人: | 高鹏飞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综合保***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拉伸 乳酸 薄膜 极冷辊 吸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包括极冷辊和铸片组件,极冷辊位于铸片组件的下方,铸片组件的底面为圆弧形,且铸片组件的底面与极冷辊的表面配合,极冷辊和铸片组件之间的后侧设有负压吸风装置,且负压吸风装置与铸片组件顶面的模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负压吸风装置在极冷辊和铸片组件配合处抽风形成较大的负压,配合高压静电吸附装置,使得铸片组件和极冷辊紧密贴合实现高速生产,为使负压吸风装置产生的负压在极冷辊和铸片组件之间的各处都较为均匀,故采用多层结构的滤网构成风压均化结构,使得吸入风罩内部的气流在各处的流速相同,再通过均匀分布的分风管道将吸入的风汇入主风管道中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制备领域,具体为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聚乳酸薄膜主要采用吹膜技术,所产聚乳酸薄膜厚度均匀性、表面平整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使用范围。双向拉伸技术,先进行纵向拉伸后再进行横向拉伸,有效控制了聚乳酸薄膜在横向和纵向的性能,有效提高了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厚度均匀性。但是在双向拉伸过程的铸片工艺时,由于聚乳酸的导热性能和导电系数等,无法实现通过高压静电吸附装置使铸片和极冷辊良好吸附,或者吸附效果较差,无法高速生产等问题,进而限制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包括极冷辊和铸片组件,所述极冷辊位于铸片组件的下方,所述铸片组件的底面为圆弧形,且铸片组件的底面与极冷辊的表面配合,所述极冷辊和铸片组件之间的后侧设有负压吸风装置,且负压吸风装置与铸片组件顶面的模头固定连接,所述负压吸风装置的吸风端对应极冷辊与铸片组件的配合处。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吸风装置包括支撑架、风罩、风机、主风管道、分风管道和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风罩位于出风端的一侧与模头螺栓连接,所述滤网位于风罩的内侧,所述分风管道的出风端均匀分布与风罩的内侧,且分风管道的进风端对应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风罩的外侧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风机设于主风管道上,且风机的底端固定于风罩的顶面,所述主风管道的出风端均与多个分风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风罩与极冷辊之间的间隙为0.5-1mm。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吸风装置与极冷辊一侧的高压静电吸附装置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负压吸风装置在极冷辊和铸片组件配合处抽风,形成较大的负压,使得铸片组件和极冷辊紧密贴合,配合高压静电吸附装置,实现高速生产。
为使负压吸风装置产生的负压在极冷辊和铸片组件之间的各处都较为均匀,故采用多层结构的滤网构成风压均化结构,使得吸入风罩内部的气流在各处的流速相同,再通过均匀分布的分风管道将吸入的风汇入主风管道中,在风机的作用下排出。
铸片组件在原有的高压静电吸附装置和负压吸风装置的配合作用下,与极冷辊紧密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极冷辊吸附装置中负压吸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极冷辊;2、铸片组件;3、负压吸风装置;301、支撑架;302、风罩;303、风机;304、主风管道;305、分风管道;306、滤网;4、模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圣和塑胶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圣和塑胶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4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酸钠尾气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