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车用波纹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8537.4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6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许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常联波纹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3/16;F01N13/18;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张岳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波纹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用波纹管,包括两端具有直边段的金属波纹管本体,金属波纹管本体内壁嵌有金属缠绕管,金属波纹管本体外均匀包裹有鱼纹网。该新型车用波纹管具有高柔性、保温、耐腐蚀、密封性好、寿命长的优点;主体波纹管、缠绕管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性;鱼纹网、Z型外环、接头打破传统商用车用波纹管碳钢件接头需喷漆的工艺方案,省去接头磷化、喷漆、盐雾试验等工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解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因掉漆导致接头生锈,影响外观质量。金属波纹管、鱼纹网、金属缠绕管采用特殊装配工艺,既保证产品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又控制了产品的安装状态,有效防止产品因过度变形产生断裂,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用波纹管,属于商用车排气系统软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对排气金属软管在汽车排气系统运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有效降低因发动机振动给整个排气系统带来的损伤、优化系统布置、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还需具备保温性、高柔性等功能,现阶段,国内外该类生产厂家都采用“U型”波纹管、螺旋管、“ASS”、“Triple S”缠绕管等结构,均不能完全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车用波纹管,是一种使用在商用车上,能有效补偿安装连接尺寸的公差,在高温下能有效吸受轴向、径向和交变震动,延长排气系统使用寿命的新型车用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车用波纹管,包括两端具有直边段的金属波纹管本体,所述金属波纹管本体内壁嵌有金属缠绕管,金属波纹管本体外均匀包裹有鱼纹网。
金属波纹管、金属缠绕管形成中空保温层,降低整个管体的热能传导。金属缠绕管经特殊生产工艺,有效控制其安装状态,保证新型车用波纹管有一定的伸缩余量,防止车辆运动过程中剧烈振动产生断裂。波纹管外覆盖金属鱼纹网,具备更好的柔性和位移补偿性,还可防止波纹管过度拉伸,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对管体磕碰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有效改善管体使用寿命。
通过对以往排气波纹管断裂件的统计和分析:95%左右的产品断裂出现在第一个波或第二个波纹处,我们对排气波纹管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可知接近震动源发动机的一端波纹管,其端部第一,二个波纹震动和伸缩尺寸明显比中间部分波纹大,所以第一,二个波纹就比较容易发生断裂。
如何解决这个断裂的问题呢?那么波纹管在内径、波距、波数、壁厚等波形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波高越小,其刚性强度越大;同时考虑到波高越小材料延伸越小,那就是小波纹的壁厚就比大波纹的壁厚要厚,这样小波纹就不容易断裂。由此可见波形大小会影响产品的疲劳寿命。
我们对波纹管波形采用了高低波过渡设计,同时优化管体阴波与阳波的尺寸比例,原设计阳波尺寸接近阴波的2倍,现阴波与阳波尺寸相近,达到增大波谷的设计目的。通过以上两点设计修改,可分散局部受力集中,减少波纹管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二个波受力过大断裂的情况,达到波纹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大幅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解决“U型”波纹管刚度太高导致与其相连的排气岐管出现大批量的断裂,为增加波纹管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波纹管的使用寿命。在波高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壁厚、增加管体波数,可以增加波纹管额柔韧性。
因此,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波纹管本体由1-3层薄壁管套合,所述金属波纹管本体两端外壁具有多个U型阶梯波形,其中间部分的内壁阴波为多个U型波形,外壁阳波为多个双U型叠加波形。金属波纹管本体薄壁管每层壁厚0.15mm-0.5mm,1-3层自由套合成型。
金属波纹管本体两端外壁分别具有2-4个U型阶梯波形,端部初波的波高比第二个波的波高低1mm-5mm,第二个波的波高比第三个波的波高低1mm-5mm,依次类推。所述金属波纹管本体内壁阴波的弯曲半径为金属波纹管本体总壁厚的2倍-6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常联波纹管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常联波纹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85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