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包电芯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6293.6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3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峰;刘飞;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京彦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7;H01M10/6563;H01M10/6567;H01M10/6568;H01M2/10;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包电芯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电芯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散热管以及多层导热硅脂涂层,用于对电池包多个电芯组进行散热。每个电芯组包括壳体、多个柱状电芯,多个柱状电芯均串联并安装在壳体中。液冷散热管盘绕成蛇形,且预留出分别对应多个电芯组的多个呈条状的散热空间,每个电芯组收容在对应的散热空间中,每个电芯组与液冷散热管的间隙中均至少填充一层导热硅脂涂层,每个柱状电芯与壳体之间均至少填充一层导热硅脂涂层。多个电芯组液与冷散热管均可拆卸,通过液冷散热管与导热硅脂涂层传热,可以快速地把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芯组外部,使整个电池包的温度均衡统一。本实用新型可提升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电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减排法规日益严苛,节能减排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向未来快速发展,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到全球新车销量的50%,所以电动汽车未来发展可谓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尤其电动汽车依然面临着安全隐患。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当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和动力来源,其由多个电芯模组构成,再将各个模组连接才能组成整个电池。而每个电芯组均由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电芯组成,当电池包工作时,电芯温度会急剧升高,所以采用适合的散热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市场发展而言,无论是多前瞻的技术,“散热快”都是电池包最关键最基本的要求,电池包的散热是整车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电芯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电动车电池包散热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包电芯散热装置,其用于对电池包多个电芯组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每个电芯组包括壳体、多个柱状电芯,多个柱状电芯均串联并安装在壳体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
液冷散热管,其盘绕成蛇形,且预留出分别对应多个电芯组的多个呈条状的散热空间;每个电芯组收容在对应的散热空间中,且电芯组的外壁与液冷散热管的管壁相贴合;
多层导热硅脂涂层;每个电芯组与液冷散热管的间隙中填充至少一层导热硅脂涂层;每个柱状电芯与壳体之间填充至少一层导热硅脂涂层。
进一步地,液冷散热管由一整条扁管弯曲构成,且两端分别开设有入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从入液口进入,并从出液口流出。
进一步地,电芯组还包括两个绝缘端盖以及与两个绝缘端盖分别对应的两个极柱;壳体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端盖密封;每个极柱穿过对应的绝缘端盖,且一端露出于壳体外,另一端与多个柱状电芯的同一极相连;两个极柱分别构成每个电芯组的正负两极。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箱体和至少两块固定板;每块固定板均置于多个电芯组及液冷散热管上,每块固定板均安装在箱体的底壁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与至少两块固定板分别对应的至少两块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安装在固定板的底面上,且宽度与固定板的宽度一致,长度与固定板的长度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的内壁与液冷散热管之间相隔。
进一步地,箱体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一个或多个换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置在箱体侧壁上的所述换风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箱体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箱体靠近每个散热风扇的侧壁开设有对应的一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对应的散热风扇的出风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京彦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京彦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62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