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六类阻水屏蔽数据对称通信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4538.1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4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邵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迅电线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7/282;H01B7/17;H01B7/285;H01B7/02;H01B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六类阻水 屏蔽 数据 对称 通信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六类阻水屏蔽数据对称通信电缆,其防水效果好,且能满足超六类网线的性能要求,包括四根双绞线,还包括:填充件,填充件包括四根分隔臂,每根分隔臂分别将两根双绞线分隔在分隔臂的两侧;屏蔽层,屏蔽层包裹在填充件和双绞线的外侧;内阻水层,内阻水层包括低介电阻水油膏,低介电阻水油膏填充在屏蔽层的内侧;引流线,引流线设置在屏蔽层的内侧;阻水纱,阻水纱布置在屏蔽层的外侧;外套层,外套层包裹在屏蔽层的外侧且将阻水纱包裹在内;外阻水层,外阻水层包括低介电阻水油膏,低介电阻水油膏位于屏蔽层外侧与外套层的内侧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电缆,尤其是一种超六类阻水屏蔽数据对称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有线通信网的骨干网和局间中继线路已普遍使用光缆,光纤进入接入网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光缆敷设费用太高,接头费用和终端光-电转换费用昂贵,因此,在光纤化普及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的用户线仍将以金属缆为主。金属缆主要包括全塑电缆、同轴电缆和数据电缆三种。其中,数据电缆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网的传输媒体,它具有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便于网络升级的优点,主要用于大楼综合布线、小区计算机综合布线等。
超六类线也叫6A,能支持万兆上网,目前最大能达到500MHZ,是六类网线的两倍。现有的电缆的导芯外部多采用一层保护套,当其长期遇水时,部分水分会通过一层保护套进入电缆的内部,造成电缆损坏,也有一些现有电缆通过设置防水层提高电缆的防水效果,如公开号为CN20649776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屏蔽防水五类网线,其通过设置阻水绕包层提高防水性能,然而其防水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阻水绕包层强度差,容易损坏,造成电缆防水性能不佳,在直埋,架空和排水管道等恶劣环境中电缆不能正常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六类阻水屏蔽数据对称通信电缆,其防水效果好,且能满足超六类网线的性能要求。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超六类阻水屏蔽数据对称通信电缆,包括四根双绞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包括四根分隔臂,每根所述分隔臂分别将两根所述双绞线分隔在所述分隔臂的两侧;
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裹在所述填充件和所述双绞线的外侧;
内阻水层,所述内阻水层包括低介电阻水油膏,所述低介电阻水油膏填充在所述屏蔽层的内侧;
引流线,所述引流线设置在所述屏蔽层的内侧;
阻水纱,所述阻水纱布置在所述屏蔽层的外侧;
外套层,所述外套层包裹在所述屏蔽层的外侧且将所述阻水纱包裹在内;
外阻水层,所述外阻水层包括低介电阻水油膏,所述低介电阻水油膏位于所述屏蔽层外侧与所述外套层的内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件的四根分隔臂呈十字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双绞线包括两根相互绞在一起的导线,所述导线包括铜导体和包裹在所述铜导体外侧的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铜导体采用实心裸铜,所述铜导体的直径尺寸范围为 0.57±0.02mm。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采用发泡聚乙烯材料,所述绝缘层的直径尺寸范围为 1.26±0.08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层采用PE材料制成,所述外套层的直径尺寸范围为 8.2±0.2mm。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采用铝箔。
进一步的,所述阻水纱沿所述屏蔽层的外周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层中添加有耐紫外线功能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迅电线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领迅电线工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4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枝修剪机
- 下一篇:一种防反渗的人造草坪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