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型、乙型砼预制砖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27925.2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4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义;李文豪;李文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汉义;李文豪;李文阔 |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4C1/00;E04C1/3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周宇凡 | 
| 地址: | 20132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型砼 预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甲型、乙型砼预制砖,包括砼砖本体,砼砖本体的上下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第一凸条的形状与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吻合适配,砼砖本体左右侧面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第二凸条的形状与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吻合适配;且第一凹槽的槽口尺寸大于第一凸条的外轮廓尺寸,第二凹槽的槽口尺寸大于第二凸条的外轮廓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间的配合,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砼砖本体间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甲型、乙型砼预制砖。
背景技术
砌井砖五花八门,但由于通讯井有规格多、体积大、应用环境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许多砌井砖由于自身的特性都无法满足通讯井的砌井砖的要求。
通讯井的规格多种多样,分为1.5米型通讯井、1.8米型通讯井、2.0米型通讯井、2.4米型通讯井、3.0米型通讯井、4.0米型通讯井、6.2米型通讯井、8.5米型通讯井、1.5米双墙型通讯井、1.8米双墙型通讯井、2.0米双墙型通讯井、2.4米双墙型通讯井、3.0米双墙型通讯井等,每一种规格的通讯井尺寸(长、宽、高)不同,这样就要求砌井砖必须可以灵活搭配,每一条边搭配使用不同数量的砖。
通讯井的体积较大,最常见的1.5米型通讯井的长宽高分别为1.5*0.9*1.2米,最大的8.5米型通讯井长宽高分别为8.5*2.0*2.0米,这样大型的井对砖的质量、规格、尺寸要求非常高。如果砖体质量如硬度较差,可能会导致井的塌方;如果砖的规格参差不齐,那么必然会影响井的规格,以及必然对砌井的施工人员造成很多麻烦;如果砖的尺寸较小,则会需要砖的数量变多,会导致砌井成本的增加,但如果砖体规格较大,则会影响井体的牢固性以及无法满足通讯井的多样性。
通讯井的应用环境复杂多样。通讯井的应用环境多种多样,如新旧小区、城市马路、荒野郊外、农田泥地、河边水沟等等。这样复杂的环境对砖要求十分高,一是一些车辆无法进出的地方要便于人工搬运,二是面对城市路面载重车辆质量要坚固可靠,三是能抵御淤泥水沟微生物、腐水的长期侵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甲型、乙型砼预制砖,通过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间的配合,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砼砖本体间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甲型、乙型砼预制砖,包括砼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砼砖本体的上下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条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吻合适配,所述砼砖本体左右侧面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条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吻合适配;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条的外轮廓尺寸,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条的外轮廓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空间和所述第二凸条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隙空间均为预留的水泥填充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条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均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条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可通过模具一体化成型于所述砼砖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条设置在所述砼砖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砼砖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所述砼砖本体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所述砼砖本体的右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组装方便,可满足各种规格的通讯井砌井要求;规格整齐易于砌井,坚固牢靠可以应对各种各样复杂的地理环境;尺寸大小合适,方便人工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汉义;李文豪;李文阔,未经李汉义;李文豪;李文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7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