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均温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27800.X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3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沈喜源;陶滔;梁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盛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均温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均温板,包括底板和盖板,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支撑结构,所述空腔内除所述支撑结构以外的区域形成蒸汽通道,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蒸汽通道内流通,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毛细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毛细结构整合到支撑结构上,优化增加了毛细结构和蒸汽通道的面积,大大提高了空腔内的面积的利用率,从而将均温板的厚度缩小为普通均温板厚度的50%,适合制作0.15mm~0.2mm的均温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均温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多采用均温板进行散热。现有的均温板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将热源1(蒸发端)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面2(冷凝端),包括底板3和盖板4,在底板3和盖板4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用于支撑下部底板3和上部盖板4的支撑结构5,空腔内除支撑结构5以外的区域形成蒸汽通道6,还包括空腔边缘的毛细结构7,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8,冷却液8在蒸汽通道6内流通。均温板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冷却液8在空腔内蒸发和冷凝,通过毛细结构7的毛细力作用达到自循环从而将热量不断从热源1传递到散热面2;冷却液8在热源1受热蒸发为蒸汽,压力增大,蒸汽在蒸汽通道6中通过压力推动运行散热面2,然后在散热面2降温冷凝成液体,再通过毛细结构7的毛细力作用传递回热源1。
但是,由于均温板的各结构厚度影响,多数均温板的厚度只能达到0.30mm以上。随着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均温板的厚度也越来越薄,导致现有的均温板难以达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均温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均温板,包括底板和盖板,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支撑结构,所述空腔内除所述支撑结构以外的区域形成蒸汽通道,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蒸汽通道内流通,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毛细结构。
较佳地,所述毛细结构为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沿水平方向贯通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
较佳地,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空腔内均匀间隔分布。
较佳地,所述蒸汽通道和所述毛细结构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为0.5~0.75。
较佳地,所述支撑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为0.06mm~0.08mm。
较佳地,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纳米孔。
较佳地,所述空腔内为真空环境。
较佳地,所述底板和盖板均采用金属材料。
较佳地,所述底板和盖板均采用铜或不锈钢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均温板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毛细结构整合到支撑结构上,优化增加了毛细结构和蒸汽通道的面积,大大提高了空腔内的面积的利用率,从而将均温板的厚度缩小为普通均温板厚度的50%,适合制作0.15mm~0.2mm的均温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均温板的侧视剖面图;
图2为现有的均温板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超薄均温板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超薄均温板的俯视剖面图。
图1-2中:1-热源、2-散热面、3-底板、4-盖板、5-支撑结构、6-蒸汽通道、7-毛细结构、8-冷却液;
图3-4中:10-底板、20-盖板、30-支撑结构、40-蒸汽通道、50-冷却液、60-毛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盛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盛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78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的无线充电座
- 下一篇:一种通信机房的无线传输烟雾感应监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