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8508.1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2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孙玉诚;严月玲;王有德;李涛;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荟萃 |
地址: | 810008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杆,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的轴向通孔;支撑支架,设置在支撑本体上;驱动件,一部分驱动件位于轴向通孔内,驱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驱动件的第一端伸出轴向通孔;抱紧装置,包括抱紧部,抱紧部与驱动件的第一端连接;抱紧部具有抱紧待抱紧件的第一状态和松开待抱紧件的第二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件能够沿着轴向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抱紧部抱紧或松开待抱紧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架带电安装时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线路带负荷更换10kV柱(10kV高压电线杆)上的设备时,所使用的固定支架类型多、重量大,运输、安装困难。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电力设备的停电时间,以提高公司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目前,公司10kV配电线路中,有近25%需要带负荷更换柱上设备作业,带负荷更换柱上设备时主要采用生产厂家提供的固定支架(余缆固定支挂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架的安装过程复杂、支架重量大、且通过金属紧固件将其固定在电线杆上,公司各带电班组(作业人员)在安装固定支架时需要接触金属紧固件,并且作业人员需要在10kV柱上靠近带电体较近的位置徒手安装或者拆卸固定支架,这样导致作业人员触电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其人身安全。
以上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架带电安装时存在不安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架在带电安装时不安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杆,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的轴向通孔;支撑支架,设置在支撑本体上;驱动件,一部分驱动件位于轴向通孔内,驱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驱动件的第一端伸出轴向通孔;抱紧装置,包括抱紧部,抱紧部与驱动件的第一端连接;抱紧部具有抱紧待抱紧件的第一状态和松开待抱紧件的第二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件能够沿着轴向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抱紧部抱紧或松开待抱紧件。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具有安装通孔的衬套,固定支架还包括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伸入轴向通孔后与衬套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操作杆,能够将操作杆与衬套之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件沿轴向通孔的轴向移动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还包括止挡块,支撑本体的外壁上设有与轴向通孔连通的径向通孔,驱动件的外壁面设有安装槽,止挡块的一端固定于径向通孔内,止挡块的另一端与安装槽滑动配合,以防止驱动件相对于支撑本体旋转。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包括沿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径向通孔和沿驱动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槽,多个径向通孔与多个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支架还包括多个止挡块,多个止挡块与多个径向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抱紧装置还包括与支撑本体连接的支撑架;驱动件相对于支撑架可移动地设置;抱紧部包括两个夹持臂,各夹持臂包括相连接的连接段和夹持段,各夹持段与支撑架枢转连接,两个连接段交叉设置并分别与驱动件的第一端枢转连接,两个夹持段围成夹持腔,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当两个夹持段相互靠近时,抱紧部处于能够抱紧待抱紧件的第一状态,当两个夹持段相互远离时,抱紧部处于能够松开待抱紧件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还包括枢转轴,各连接段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支撑段,支撑段上设有第二长条孔,驱动件的第一端设有枢转轴,枢转轴同时穿设在第二长条孔和两个第一长条孔内,在外力的作用下,枢转轴能够在第二长条孔内滑动,以使抱紧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85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