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建筑施工现场支护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7718.9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2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蒲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4G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建筑 施工现场 支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组合型建筑施工现场支护,包括支护板,支护板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矩形槽内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转轴,支撑柱远离支护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活动槽内设有水平状的活动柱,活动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转轴,活动柱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固定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支撑柱、活动柱和固定杆,使用后,将深入地面中的固定杆和活动柱挖出,并将活动柱旋转至活动槽内,支撑柱旋转至矩形槽,使多个结构组合在一起,避免零件的丢失,保证下次整体装置还能舒展开继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型建筑施工现场支护。
背景技术
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常有无关闲杂的人扰乱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为此,将施工现场的地区与外界隔离开。
现有技术中的施工现场支护大多数采用栅栏、绳索、铁丝等,而这些被拆卸后各种会零件丢失,大多数都是无法再次组合使用的,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型建筑施工现场支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建筑施工现场支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型建筑施工现场支护,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对称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左右两侧且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呈倾斜状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内,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护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左右两侧且靠近底端处均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活动槽内设有水平状的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动孔内,所述活动柱的底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高度小于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与矩形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柱与活动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转动孔转动连接。
优选的,若干所述固定杆呈线性等间距排列,且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3个,所述固定杆的高度大于凹槽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第一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活动柱与第二转轴以及固定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支撑柱、活动柱和固定杆,使用时,能让四个支撑柱旋转成倾斜状共同支撑着支护板,再将四个活动柱旋转成水平状,并将若干固定杆和活动柱深入地面中,保证支护板的结构稳定;使用后,可将深入地面中的固定杆和活动柱挖出,并将活动柱旋转至活动槽内,支撑柱旋转至矩形槽,使多个结构组合在一起,避免零件的丢失,保证下次整体装置还能舒展开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护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护板1;矩形槽11;第一转动孔12;支撑柱2;第一转轴21;活动槽22;第二转动孔23;活动柱3;第二转轴31;凹槽32;固定杆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7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玻璃微珠水洗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送料装置的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