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增强塑料筒体卧式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7226.X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9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凡星 |
主分类号: | B29C53/56 | 分类号: | B29C53/56;B29C53/8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付震夯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塑料 卧式 缠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纤维增强塑料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塑料筒体卧式缠绕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机头、机尾及位于机头和机尾之间的模具,在所述模具的一侧设置有与模具方向平行的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缠绕车,在所述模具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模具平行的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多功能车。在缠绕车缠绕纱线的同时,位于多功能车上的第二导丝头在模具转动的同时,实现纱线的缠绕,缠绕速度大大提高,可以在多功能车上使用直径细的纱线,对于管道两端乱线部分采用直径细的纱线缠绕,不但提高抗压强度,节省原料,还使得管道外径不变,管道质量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纤维增强塑料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塑料筒体卧式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纤维增强塑料管道加工时,一般采用缠绕装置加工。目前使用的纤维增强塑料筒体卧式缠绕装置包括机头、机尾及位于机头和机尾之间的模具,在所述模具的一侧设置有与模具方向平行的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缠绕车,所述缠绕车与第一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缠绕车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在所述第一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所述机头、第一动力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控制机构控制机头带动模具转动,第一动力机构带动缠绕车沿着第一导轨左右移动,完成管道的缠绕工作。上述缠绕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一,由于缠绕车在一侧缠绕,缠绕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其二,在缠绕前,为了脱模方便,需要在模具上缠绕薄膜,缠绕薄膜时,需要人工缠绕,缠绕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在缠绕完成后,需要人工打磨,同样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效率;其三,在位于管道两端的乱丝层抗压能力差,如果采用直径相同的纱线缠绕多次缠绕,虽然抗压有效增加抗压能力,但造成材料浪费,而且管道外径大,影响管道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缠绕效率高、使用方便、节省原料、管道抗压能力强的纤维增强塑料筒体卧式缠绕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纤维增强塑料筒体卧式缠绕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头、机尾及位于机头和机尾之间的模具,在所述模具的一侧设置有与模具方向平行的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缠绕车,所述缠绕车与第一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缠绕车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在所述第一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所述机头、第一动力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在所述模具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模具平行的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多功能车,所述多功能车与第二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多功能车上设置有第二导丝头,在所述第二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二纱线架,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所述多功能车上设置有夹砂装置;
在所述多功能车上设置有刮料架;
在所述多功能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
在所述多功能车上设置有布缠绕机构;
在所述多功能车上设置有薄膜缠绕机构;
位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所述多功能车为两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凡星,未经孟凡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7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热固性粉末涂料的振动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