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废液过滤装置以及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3549.1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3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成;李占鑫;类衍明;于文双;吕明杰;陈瑞;赵宁;冯鸣凤;张媛;陈心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福源(天津)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37/02;B01D35/143;C02F1/52;C02F1/56;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柯宏达;顾可嘉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废液 过滤 装置 以及 处理 回收 系统 | ||
1.一种有机废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上模,所述上模与输送管道连通;
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所述下模与出液管道连通;以及,
环绕所述下模设置的环形输送带式支撑滤网,其中,位于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的一部分所述支撑滤网被配置为附着待过滤有机废液中的助滤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与液压缸连接,所述上模被配置为在所述液压缸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上模能够在所述液压缸的驱动下向下移动至与所述下模合模形成合模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过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内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过滤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支撑滤网连接的链条;以及
与所述链条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链条带动所述支撑滤网转动。
5.一种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
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有机废液过滤装置连接;
设置于所述混合罐中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混合罐中待处理的有机废液与加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液中的助滤剂混合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搅拌器连接的控制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
设置于待处理有机废液源与所述混合罐之间的废液提升泵,所述废液提升泵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设置于所述混合罐的罐体上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所述液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混合罐中液体的液位,并将液位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柜;
所述控制柜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液位检测信号,判断所述混合罐中液体的液位是否超过预设液位,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废液提升泵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有机废液过滤装置通过所述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上的供液泵,所述供液泵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上的供液阀,所述供液阀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与所述上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的合模腔体内的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柜;
所述控制柜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压力信号,判断所述合模腔体内的压力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压力,如果是,则控制所述供液泵和所述供液阀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上模连接的压缩空气罐;
设置于所述压缩空气罐和所述上模之间的压缩空气阀,所述压缩空气阀与所述控制柜连接;以及,
设置于所述上模与所述出液管道之间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所述控制柜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压力信号,其功能是,当所述合模腔体内的压力超过第一预设压力时,则控制所述压缩空气阀打开;当所述合模腔体内的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压力时,则控制所述压缩空气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泄压阀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道包括净化支路和二次过滤支路,所述二次过滤支路与所述混合罐连接;所述有机废液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净化支路连接的净水箱,所述净水箱连接至臭氧杀菌装置;
设置在所述净化支路上的净水阀,所述净水阀与所述控制柜连接;以及,
设置在所述二次过滤支路上的二次过滤阀,所述二次过滤阀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福源(天津)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双福源(天津)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35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牵引绳
- 下一篇: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