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桥壳体自动铣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2730.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3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明;李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维德汽车铸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28 | 分类号: | B23C3/28;B23C9/00 |
代理公司: | 河北磅礴律师事务所 13139 | 代理人: | 胡欣 |
地址: | 07255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桥 壳体 自动 铣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桥壳体自动铣床,采用分体式刀具,固定件与刀盘可拆卸连接,因此可随时更换铣刀并可以调整铣刀的卡接位置,进而调整铣刀的加工尺寸,与现有的成型刀具相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且可以节约大量加工成本;刀盘有上下两个并且都设置有铣刀,加工时可以对开槽位置的上槽底和下槽底同时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此外,对上下两边同时加工可以通过加工前调整铣刀位置进行控制加工精度,不需要反复加工以保证精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刀具受损,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也节约了一部分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后桥壳体自动铣床。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桥壳体的开槽操作需要依靠卧式铣床设备进行加工,其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铣刀为成型刀具,刀具的尺寸固定,开槽的尺寸一旦超出刀具的尺寸范围,刀具就要报废,加工成本高;
2、铣刀一般为单向铣刀,开槽时需要对槽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加工,效率较低,另外汽车后桥壳体的加工精度较高,分别加工会导致精度难以掌控,需要反复通过铣刀加工,对刀具的磨损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成本。
3、后桥壳体开槽时需要沿滑轨移动,现有滑轨存在左右晃动的问题,不利于保证加工精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全部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后桥壳体自动铣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桥壳体自动铣床,铣床包括接杆,用于驱动接杆旋转的铣头以及用于固定铣头的立柱,还包括:
分体式刀具,所述分体式刀具包括刀盘、铣刀和固定件,所述刀盘外圈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刀槽,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刀槽内并与所述刀盘可拆卸连接,所述铣刀卡接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刀槽的侧槽边之间;所述刀盘有两个且上下对称设置,所述刀盘与所述接杆连接;
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立柱相邻设置;
固定工装,所述固定工装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后桥壳体能够固定于所述固定工装上表面,且所述后桥壳体的开槽位置在滑轨的滑动方向上与所述刀盘的位置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上侧刀盘的铣刀,其刀面位于刀盘的上方和侧面,位于下侧刀盘的铣刀,其刀面位于刀盘的下方和侧面,这样铣刀可以同时对待开槽位置的上槽底和下槽底进行铣制加工,需要说明的事,铣制加工前会先待开槽位置开一个槽并留出加工余量,例如需要开的槽为10cm,可以先开一个8cm的槽,留下2cm并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加工,因此槽体中部的位置(例如上述已经开好的8cm槽)是不需要重复加工的,铣刀只需要加工上侧和下侧,槽体中部的位置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铣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槽位置沿滑轨的移动方向与刀盘的位置对应,加工时刀盘旋转但位置不变,由固定工装沿滑轨移动,将后桥壳体的带开槽位置送到刀盘处进行铣制加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工装可以采用现有后桥壳体铣制加工采用的固定工装,一般为夹具,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工装可通过液压缸、驱动电机等驱动装置带动沿导轨做直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固定件与刀盘可拆卸连接,因此可随时更换铣刀并可以调整铣刀的卡接位置,进而调整铣刀的加工尺寸,与现有的成型刀具相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且可以节约大量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维德汽车铸件有限公司,未经保定维德汽车铸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2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