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2035.4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利;赵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中利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2;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615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开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开关装置,包括真空箱体,真空箱体内设置有开关单元,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支架、动电极、静电极、传动装置和主轴,所述真空箱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主轴通过轴承密封转动设置在真空箱体上,与箱体外操动机构连接;静电极与进线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箱体,主轴通过传动装置实现动静触头的开闭,进而构成了敞开式真空开关管,取消波纹管这个容易漏气的密封件,使开关管内的小真空环境转变为整个开关箱体内部的大真空环境,开关灭弧和绝缘全部采用真空介质,增大开关断口距离,动、静电极之间没有用固体绝缘件连接,断口间无泄漏电流和感应电压,大大提高绝缘和安全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真空开关装置主要有断路器、负荷开关等开关设备及其组合形式的开关设备或成套开关设备,真空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等真空开关装置采用真空开关管进行电路的关合和开断,开关管是一个密封的管子,内部呈真空状态,灭弧性能良好,但断口开距比较小,断口间有感应电压,动、静电极之间用瓷套管连接,属于固体绝缘材料,断口间存在有泄漏电流,达不到电路隔离断口所需的安全距离,不能作为隔离开关来使用,而要想使用,则必须串接隔离开关,形成双断口组合开关才能满足电路的开断和安全隔离,由于现有的真空开关分闸开距比较小,所以投切电容器组时很容易重燃造成事故,具体原因如下:
真空开关管为了满足动触头的运动同时为了保障开关管的密封性,常常采用波纹管为密封件,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波纹管比较薄,只有0.1~0.2mm厚,在装配时很容易扭伤波纹管造成开关管漏气后报废,且在频繁操作后漏气的风险比较高,机械寿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现有的一二次融合开关设备要求真空断路器需内置隔离开关并且要求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联动,由于真空断路器内部空间有限,所以其不能内置隔离开关;而且由于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属于两种不同的开关,分别由独立的操动机构驱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操作需要有先后顺序和时间差,所以一个操动机构难以驱动两台开关,二者很难实现联动;进一步的现有的真空开关管的管壁现在大多为瓷管,瓷管上无法安装监测元器件,即使打孔装上也破坏开关管密封,且内部为高压区域,空间也有限,所以现有的真空开关管上无法安装气压表和传感器,真空度在线监测难以实现;最后,成套开关设备需要断路器、负荷开关等真空开关装置与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组合使用,开关组合尺寸比较大,需两个以上的操动机构进行操作,为防止误操作还需加联锁装置,操作比较繁琐,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基本上都是手动操作,不利于配网自动化故障快速定位、快速恢复供电,不利于电力开关设备智能化和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现有的开关绝缘采用的材料绝缘性能比较好的如SF6等绝缘气体,大都对环境危害比较严重,对环境危害比较小的绝缘性能又比较差,所以现有的真空开关装置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开关装置,能够保证开关安全需求的同时,使开关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安全,且便于监测,同时设备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真空开关装置,包括真空箱体、进线端和出线端,真空箱体内设置有开关单元,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支架、动电极、静电极、传动装置和主轴,主轴通过轴承密封转动设置在真空箱体上,与箱体外操动机构连接;静电极与进线端固定连接,动电极的另一端与出线端软连接;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绝缘拉杆、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所述的第一拐臂顶端设置有第一销孔,用于与绝缘拉杆的一端轴销连接,绝缘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的一端销轴连接,第二拐臂的另一端与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拐臂中间设置有第二销孔,用于与支架销轴连接,第一拐臂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销孔,用于与动电极销轴连接。
还包括绝缘筒所述绝缘筒14一端与进线端2固定连接,另一端空置无连接,与动电极的一端间隔设置。
还包括有屏蔽罩,所述的屏蔽罩固定设置在绝缘筒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中利,未经赵中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2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快速检测装置
- 下一篇:二向色片振镜及光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