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可视孔的电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9277.8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3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锋;贾爱华;郝艳军;董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 |
代理公司: | 安阳金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0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电磁铁 | ||
一种带可视孔的电磁铁,包括线圈、磁轭、外套,磁芯管位于线圈中,在所述的外套上开设有可视孔,所述的可视孔位于远离下轭板端部的线圈径向外侧,通过可视孔可以看到线圈。在外套上开设可视孔,在注胶后,若可视孔之处没有胶,则说明线圈内部未灌满胶,产品为废品,若可视孔之处有胶,则说明灌胶到位,本实用新型解决能够识别电磁铁注胶是否到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铁,特别涉及外套上带可视孔的电磁铁,属于电磁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磁铁的生产制造中,需要对线圈带外套塑封,在电磁铁上有具有塑封注胶口,塑封是在模具工装中进行的,在中国专利号201310179575X中对封装工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封装过程是看不见的,所以目前常规电磁铁塑封线圈带外套注塑料后,注胶是否封满情况不清楚,如果解剖,将会产生相当高的废品率,重新组装后又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如若把未封满的线圈发给用户,在实际工况中使用,在使用早期线圈烧坏的的机率相当高,将面临用户高额索赔,未注满胶导致的质量问题形成的风险非常大,在生产中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曾经购买了更为精密的注胶机、以及设定注胶量、精密控制注胶时间等手段,但由于胶在电磁铁内部的流动情况无法保证一致,上述问题多年还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如何能够识别线圈塑封过程中注胶到位情况是电磁铁生产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线圈塑封电磁铁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可视孔的电磁铁。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可视孔的电磁铁,包括线圈、磁轭、外套,磁芯管位于线圈中,在所述的外套上开设有可视孔,所述的可视孔位于远离下轭板端部的线圈径向外侧,通过可视孔可以看到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视孔为阶梯孔,阶梯孔靠近线圈的内部为大孔,外部为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在外套上开设可视孔,在注胶后,若可视孔之处没有胶,则说明线圈内部未灌满胶,产品为废品,若可视孔之处有胶,则说明灌胶到位,产品灌胶合格,可以出厂,不会因为注胶不足而导致质量问题,可视孔设为阶梯孔孔能够更好的保证该处的封闭,不会因为可视孔再导致其它问题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解决能够识别电磁铁注胶是否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注胶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线圈;2:下轭板;3:外套;4:可视孔;5:大孔;6:小孔;7:胶。
如附图所示,一种带可视孔的电磁铁,包括线圈1、磁轭、外套3,磁芯管位于线圈中,在所述的外套上开设有可视孔4,所述的可视孔位于远离下轭板2端部的线圈径向外侧,通过可视孔可以看到线圈,所述的可视孔为阶梯孔,阶梯孔靠近线圈的内部为大孔5,外部为小孔6。图2为注胶后的示意图,7所示为胶。
本电磁铁解决了识别电磁铁是否注胶到位的问题。虽然最后形成的技术方案看似简单,但可视孔的想法提出、设计、试验的过程却是曲折的,首先需要解决孔的位置问题这就要确定注胶时最后不能充满的位置,通过对几百例充胶后电磁铁进行解剖才确定了开孔的位置,在该位置开孔既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不影响电磁铁的外观、强度、安装使用,确定开孔位置后还要进行实验,通过在后续的注胶作业中的跟踪、观察、解剖,发现通过可视孔处是否能看见胶与线圈内是否充胶到位具有对应关系,看不到胶的话,一定是没充胶到位,看到胶的产品随意抽取解剖,发现都充胶到位,所以本电磁铁经过各种探索,才确定了采用可视孔这个简单的方案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问题。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9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现场不安全行为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磁铁应急按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