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子收费系统的标签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6126.7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0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2B5/08;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37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粤兴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子 收费 系统 标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子收费系统的标签膜,包括依次排布的透明基材层、红外反射层、车辆信息层、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膜,能通过红外点码技术、红外远距离成像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等实现不降车速的同时对行驶车辆进行实时身份识别,可在50‑120km/h的较高车速情况下,在距离电子收费系统10m左右实现不停车收费,提高收费站的工作效率,还能在视线不好的夜间实现车辆通行收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收费系统的标签膜。
背景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通过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安装车载单元(OBU) 并预存费用,车子经过收费点时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但需放慢速度 (通常为30-50km/h)。OBU采用电池加太阳能电池板使得车载单元无法长期使用,需要定期更换,且因为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对安装车载单元的安装位置有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车载单元的重量较大,在一段时间后,采用粘贴方式比较容易造成车载单元的自行脱落,使得车载单元失效。总之,目前的这种方式对车载单元的安装和应用有很多限制,无法灵活使用。
如何实现在50-120km/h的较高车速情况下,ETC仍然能够正常运行,这是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收费系统的标签膜,包括依次排布的透明基材层、红外反射层、车辆信息层、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基材层的材料为聚氨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乙烯基类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反射层通过真空镀膜方式附在透明基材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反射层由多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交替组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范围为2.00~2.35,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范围1.33~1.46,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均为λ/4。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信息层可通过喷墨打印设置在透明基材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信息层上设置有点阵图案,所述点阵图案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点阵图案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点阵图案的信息可以是车主或车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聚氨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乙烯基类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膜,能通过红外点码技术、红外远距离成像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等实现不降车速的同时对行驶车辆进行实时身份识别,可在50-120km/h的较高车速情况下,在距离电子收费系统10m左右实现不停车收费,提高收费站的工作效率,还能在视线不好的夜间实现车辆通行收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膜应用第一实施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膜应用第二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透明基材层的可见光透过率测验结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透明基材层以及红外反射层反射率测验结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层可见光透过率测验结果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层反射率测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61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