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及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4432.7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3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颜先华;胥文倩;李锦珠;陈才波;刘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锐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吴慧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加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包括车门加强结构、防撞杆支撑板、防撞杆和车门内板,防撞杆连接在防撞杆支撑板上,防撞杆支撑板连接在车门内板的台肩上,车门加强结构的一端连接在车门内板的门板上,另一端连接在防撞杆支撑板和台肩上。车门加强结构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设置在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上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撑部连接。车门加强结构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为传导汽车侧面碰撞载荷的主要结构,当汽车受到侧面碰撞时,防撞杆将碰撞力传力至防撞杆支撑板和车门加强结构,车门加强结构给防撞杆前端提供侧向支撑,防止防撞杆前端向车内旋转侵入,提高结构稳定性。还提供了包含该车门加强结构的车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设计时,为了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在车门内设置有由高强度材料制成的防撞杆结构,防撞杆两端通过冲压钣金结构与车门内板连接实现防撞。通常,防撞杆后端与车辆B柱重叠面积较大,可以有效提高耐撞性能;然而,受限于车门内布置空间不足,防撞杆前端与支撑板的压合区域小,与A柱往往无法重叠,防撞杆前端的侧向承载强度不足,当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前车门防撞杆前端会以防撞杆后端为中心向车内旋转侵入,导致车门前端向外翻折,削弱侧面承载能力;另外,车辆在正面碰撞尤其是正面偏置碰撞中,汽车A 柱与前车门防撞杆无法形成有效搭接,影响碰撞力传递,降低防撞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加强结构、防撞杆支撑板、防撞杆和车门内板,所述防撞杆连接在防撞杆支撑板上,防撞杆支撑板连接在车门内板的台肩上,车门加强结构的一端连接在车门内板的门板上,车门加强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在防撞杆支撑板和台肩上,车门加强结构为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车门加强结构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设置在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上支撑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下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在防撞杆支撑板上,第二弯折部连接在车门内板的门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外焊接边、中板和下板,中板的一边与外焊接边连接,中板的另一边与下板连接,外焊接边的延伸方向与下板的延伸方向相反,连接部为Z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焊接边位于防撞杆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外焊接边的一侧与防撞杆支撑板贴合,外焊接边的另一侧与车门内板的台肩贴合,外焊接边与防撞杆支撑板一起固定连接在台肩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主体上设有减重孔,减重孔的周圈及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外圈均设有冲压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对称设置,上支撑部的冲压翻边和下支撑部的冲压翻边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在中板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的折弯边上设置冲压三角筋,中板上还设有车门铰链安装孔,车门铰链连接在中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上设有焊接主定位孔及铰链螺母安装孔,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所述车门包括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锐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锐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4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