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肠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2267.1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4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肠管,包括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所述第一肠管的底部和第二肠管的顶部一体加工,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之间构成圆管结构,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的一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软支杆,所述第一肠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通管;使该肠管拥有双腔的结构,可以同时进行双重操作,减少切换断开的次数,从而减少感染风险,而且表面的润滑结构,可以减少摩擦力,尖锐的头部被圆滑的结构代替,从而减少二次伤害的风险,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肠管多是单腔结构,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种物质,切换时需要断开管道,容易造成感染,而且表面润滑性有限,头部也较为尖锐,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腔肠管。
背景技术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目前临床采用放置鼻肠管或鼻肠管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而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可降低反流与误吸,安全性更高。
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0377967.X所公开的导线型鼻肠管,其多是单腔结构,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种物质,切换时需要断开管道,容易造成感染,而且表面润滑性有限,头部也较为尖锐,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腔肠管,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肠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多是单腔结构,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种物质,切换时需要断开管道,容易造成感染,而且表面润滑性有限,头部也较为尖锐,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肠管,包括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所述第一肠管的底部和第二肠管的顶部一体加工,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之间构成圆管结构,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的一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软支杆,所述第一肠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二肠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一体加工,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的表面之间粘合有润滑膜,所述润滑膜的另一端一体加工有半球膜,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的表面均与半球膜粘合,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的另一端之间连通有软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肠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贯穿软支杆顶部的孔洞并连通有连接套。
优选的,所述第二肠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贯穿软支杆底部的孔洞。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套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与软支杆一体加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软支杆一体加工。
优选的,所述软头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分别与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润滑膜的表面为润滑液,所述润滑膜的截面为圆环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之间为软管的内部设置隔板的结构,所述第一肠管和第二肠管的内壁均为滑膜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腔肠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计了第一肠管、第二肠管、软支杆、第一通管、第二通管、润滑膜、半球膜和软头,使该肠管拥有双腔的结构,可以同时进行双重操作,减少切换断开的次数,从而减少感染风险,而且表面的润滑结构,可以减少摩擦力,尖锐的头部被圆滑的结构代替,从而减少二次伤害的风险,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肠管多是单腔结构,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种物质,切换时需要断开管道,容易造成感染,而且表面润滑性有限,头部也较为尖锐,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2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灭蚊灯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高的微阻管道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