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溢流型电镀槽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2014.4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文;王骏;许遵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2 | 分类号: | C25D17/02;C25D17/00;C25D7/06;C25D5/08;C25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见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21 | 代理人: | 胡益萍 |
地址: | 2151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电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流型电镀槽,包括电镀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镀槽体上的左溢流槽、右溢流槽、两个中间溢流槽、前溢流槽、后溢流槽和至少一个排液口,两个中间溢流槽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中间溢流槽均与左溢流槽共用第一槽壁,每个中间溢流槽均与右溢流槽共用第二槽壁,两个中间溢流槽设于前溢流槽、后溢流槽之间,前溢流槽的左右两端、后溢流槽的左右两端均分别与左溢流槽、右溢流槽相连通,当至少一个排液口与左溢流槽位于同一侧时,至少一个排液口与左溢流槽相连通;当至少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右溢流槽位于同一侧时,至少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右溢流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四周溢流,将镀锡液漂浮物快速排出,提高镀锡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带钢电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溢流型电镀槽。
背景技术
电镀锡板又称马口铁,它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用它来制作包装容器以及作为非包装材料等,具有强度高、焊接性好、耐腐蚀和无毒性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汽车和家电等行业。
目前生产镀锡板的方法主要采用电镀锡工艺,即让带钢通过电镀槽,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将锡镀在带钢表面。而电镀槽中的电镀锡液漂浮物是影响产品品质及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清除镀锡液漂浮物成为镀锡机组生产迫在眉睫的问题。现有电镀槽存在如下问题:(一)镀锡液漂浮物长期堆积,影响钢带表面质量;(二)需要定期清理镀锡液漂浮物,浪费人力、物力,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溢流型电镀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流型电镀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溢流型电镀槽,包括电镀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镀槽体上的左溢流槽、右溢流槽、两个中间溢流槽、前溢流槽、后溢流槽和至少一个排液口,所述两个中间溢流槽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中间溢流槽均与所述左溢流槽共用第一槽壁,每个所述中间溢流槽均与所述右溢流槽共用第二槽壁,所述两个中间溢流槽设于所述前溢流槽、后溢流槽之间,所述前溢流槽的左右两端、后溢流槽的左右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左溢流槽、右溢流槽相连通,当所述至少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左溢流槽位于同一侧时,所述至少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左溢流槽相连通;当所述至少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右溢流槽位于同一侧时,所述至少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右溢流槽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溢流槽的底壁呈倾斜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溢流槽的截面呈U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槽壁的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口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镀槽体内设置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呈中空的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溢流槽、右溢流槽、中间溢流槽、前溢流槽和后溢流槽均由多个钢板焊接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溢流槽、右溢流槽、中间溢流槽、前溢流槽和后溢流槽均由多个衬覆有橡胶层的钢板焊接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溢流槽、右溢流槽、中间溢流槽、前溢流槽和后溢流槽均由多个Q235A型钢板焊接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2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