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1602.6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0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郑颢;李伟;徐义博;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车身 框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车身框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包括依次上下间隔布置的前围板上横梁、前围板中横梁以及前围板下横梁,还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两侧的两个上短梁、两个A柱,各上短梁分别固定在对应A柱的顶部,所述前围板上横梁连接在两个上短梁之间,所述前围板中横梁和前围板下横梁均连接在两个A柱之间。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前围板下横梁承受撞击力的情况,增强了车身的碰撞结构强度和碰撞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车身框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发展迅猛,由于电动汽车和传动燃油汽车的动力总成差异较大,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需要重新设计。目前,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的设计主要为铝制或钢铝混合的研制,但是受限于成本、技术等原因,上述材质的车身结构发展缓慢。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厂家采用在传动燃油车身结构的基础上改制的方式,但是这种车身结构由于不是通盘设计,面临着车身结构整备质量增加、不能满足碰撞安全性能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85595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该下车身框架包括前围下横梁、中通道、机舱后纵梁、座椅前安装梁、座椅后安装梁、后地板前连接板等。由于各个横梁与中通道连接固定,当受到撞击时,撞击力可以快速的被分解至相应的纵梁、横梁、安装梁上,从而提高了下车身框架的撞击力。
但是上述下车身框架的车体前部仅设置有前围下横梁,当下车体受到前方撞击时,前围下横梁会承受几乎全部的撞击力,这使得前围下横梁很容易弯曲变形,从而使得下车体依然存在碰撞安装性能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不能满足碰撞安全性能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包括依次上下间隔布置的前围板上横梁、前围板中横梁以及前围板下横梁,还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两侧的两个上短梁、两个A柱,各上短梁分别固定在对应A柱的顶部,所述前围板上横梁连接在两个上短梁之间,所述前围板中横梁和前围板下横梁均连接在两个A柱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两侧的两个地板纵梁,位于车身同侧的地板纵梁、A柱均与前围板下横梁搭接固定,所述地板纵梁具有向车身外侧弯折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呈夹角布置的第一折边部和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一折边部的一侧延伸至前围板下横梁处、另一侧与第二折边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边部和第二折边部所呈夹角的范围为140°~170°。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板上横梁为空心结构并具有向车身前侧弯折的弯折弧度,所述前围板上横梁分体设置,所述前围板上横梁包括拼合固定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仪表板的U型长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短梁包括三角框架结构,所述前围板上横梁与三角框架结构的前顶点位置搭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板中横梁上设置有用于避让转向柱的避让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凹槽的槽深与前围板中横梁宽度的比值为 0.6~0.9。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板中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向车身后侧弯折、以避让车轮的弯折段。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通道以及依次间隔布置在前围板下横梁后侧的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后座椅横梁,所述中通道串接在前围板中横梁、前围板下横梁、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后座椅横梁的中部,所述中通道具有向前围板中横梁弯折连接的折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1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