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对光的太阳能供电户外物联网气象站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8661.9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1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赛瑅飞客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G01N33/24;H02S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周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对光 太阳能 供电 户外 联网 气象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对光的太阳能供电户外物联网气象站,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设备杆,设备杆上设有上平台、中平台和下平台,上平台上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安装在设备杆顶部的第一光照传感器球形阵列、百叶箱、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中平台通过螺栓固定俯仰控制箱,俯仰控制箱通过铰链与俯仰控制铰链连接,俯仰控制铰链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体化设备箱,一体化设备箱内设有物联网数据采集与控制器,一体化设备箱的外壁设有光伏板,光伏板通过连接杆连接光照传感器环形阵列。本装置通过第一光照传感器球形阵列,实现了光伏板自动调位,自动对光,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光能,缩短电池充电时长,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物联网气象站,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自动对光的太阳能供电户外物联网气象站。
背景技术
户外物联网气象站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田种植、山林地质灾害防护与野外气象信息采集的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它通过大气压力传感器、大气温度传感器、大气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测量常规气象信息,通过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土壤温湿度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测得的模拟/数字信号转换为2G/3G/4G或 NB-IOT/Lora等无线通讯信号,利用移动运营商基站或物联网中继节点上传至云服务器,后台远程服务器从云服务器下载得到所需数据后,根据对应的通信协议解析数据,获得实时气象墒情信息。由于户外物联网墒情气象站通常安装于不宜专门埋(架)设供电线缆的区域,所以目前户外物联网墒情气象站普遍采用太阳能供电,即通过光伏板经由专门的充放电电路,在存在足够光强照射的条件下,一边维持气象站工作,一边给电池充电,而当夜晚或光强不足时,则由电池维持气象站工作。
但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每天、不同时刻,太阳在天空中所处的角度与方位均不同,因此,大多数按固定角度、方向安装的光伏板,每天能够处于接近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有效利用太阳光照的时长其实较短,一般只有正午前后两三个小时,这就很难保证设备的电池能够充满电,尤其在冬季和雨季,户外气象站经常会因光伏板工作时间太短而发生断电、电池亏电现象,严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例如:
CN209707711U公开了一种带光伏发电、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户外气象站,集成度较高。但这种结构太阳能板只能固定在一个方向和角度,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
CN110058327A公开了一种采用液压装置控制内部电池升降的户外气象站,可防止气象站安装在地势低洼处或顶盖漏水时,内部电池渗水;同时这种气象站采用多块光伏板供电,来确保设备的长时间运行。但这种气象站需要用到的光伏板较多,较为笨重,每块光伏板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此外,CN105954815B、CN206362955U等公开的气象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正是因为上述气象站的光伏板安装好之后,光伏板的位置、角度即保持固定,不能随时处于正对阳光的位置,也就不能保证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对光的太阳能供电户外物联网气象站,可自动判断光照最强方向与光照最强角度,并自动将光伏板对向光照最强方向与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对光的太阳能供电户外物联网气象站,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设备杆,所述设备杆上设有上平台、中平台和下平台,所述上平台上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安装在设备杆顶部的第一光照传感器球形阵列、百叶箱、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照传感器球形阵列为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光照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照传感器球形阵列和所述百叶箱固定连接,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风向传感器通过法兰固定在所述设备杆上,所述上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雨量筒,另一侧朝下安装有旋转控制步进电机,所述旋转控制步进电机控制旋转控制主动齿轮和旋转控制从动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赛瑅飞客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赛瑅飞客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8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