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I智能巡检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82879.5 | 申请日: | 2020-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1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言算;王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聚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G01J5/00;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钟小武 |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门市软件***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i 智能 巡检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公开了一种AI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红外温感摄像头、超声波探测器、人脸识别摄像头设于壳体上部,液晶显示屏设于壳体中部,扬声报警器设于壳体下部,壳体与驱动陀机通过支撑杆连接;AI芯片、屏显驱动、电池组设于中部,开关及插口盒设于壳体背面;各电器元件与AI芯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AI人工智能,主动搜索检测,超声波探测器测身高,儿童检测,集成实时音视频通话,预警,通知公告,寻人方便快捷,实时发送到云服务后台分析处理,建立相关检测系统;红外线摄像头快速准确的检测体温,并进行发热预警,同时体温数据与人脸数据处理模块自动关联,通过物联网芯片实时同云端系统,建立多场景全方位的个人数据档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I智能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AI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于不同的场所,方便人们生活。例如公共场所的监测,目前市面现有AI机器人,人脸识别功能弱,精准度低,且无人体温度感应功能,无人体身高检测功能,无语音或视频互动通话功能;无法实现对广场及展厅等公共区域温度检测,异常报警;公用区域政策宣讲;公共区域人生安全预警;幼儿走散寻人;安保巡检,夜间弱灯光环境,安保摄像头捕捉,预警异常情况困难;从而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满足公共场所巡查、检测、报警等功能的AI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搜索检测,身高、活体、儿童检测,实时音视频通话、预警、通知公告功能的AI智能巡检机器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I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壳体、红外温感摄像头、超声波测距探测器、人脸识别摄像头、液晶显示屏、扬声报警器、驱动陀机、驱动履带、支撑杆、散热片、AI芯片、屏显驱动、电池组和开关及插口盒,所述红外温感摄像头设于壳体上部中心,所述超声波测距探测器、人脸识别摄像头设于红外感摄像头两侧,所述液晶显示屏设于壳体中部,所述扬声报警器设于壳体下部,所述壳体与驱动陀机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驱动陀机两侧设有驱动履带;所述散热片设于壳体内上部,所述AI芯片、屏显驱动、电池组设于中部,所述开关及插口盒设于壳体背面;所述红外温感摄像头、超声波测距探测器、人脸识别摄像头、液晶显示屏、扬声报警器、驱动陀机、屏显驱动、电池组与AI芯片电连接,屏显驱动与液晶显示屏连接。
所述AI芯片设有人脸识别模块、活体识别单元、人体额温检测模块、身高探测模块、实时音视频处理模块、流媒体处理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活体识别单元与人脸识别摄像头和液晶显示屏连接,所述人体额温检测模块与红外温感摄像头连接,所述身高探测模块与超声波测距探测器连接,所述实时音视频处理模块和流媒体处理模块与液晶显示屏和扬声报警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驱动陀机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电池组和超声波测距探测器。
所述壳体两侧设有补光灯,所述AI芯片还连接有4G/wifi模块、人体感应灯控制器和报警驱动电路,所述人体感应灯控制器与补光灯连接,所述报警驱动电路与扬声报警器连接。
所述开关及插口盒设有电源开关、USB接口、充电电源插口、SIM插口、扬声器插口、滑槽、后挡板和挡板锁,所述电源开关、USB接口、充电电源插口、SIM插口和扬声器插口安装于开关及插口盒内,并与AI芯片连接,所述滑槽设于开关及插口盒两侧,所述后挡板设于滑槽内,所述挡板锁设于开关及插口盒上端,所述后挡板上端对应挡板锁设有锁孔。
所述超声波测距探测器、人脸识别摄像头均对称设有两个。
所述支撑杆为升降调节杆。
所述AI芯片外接有云服务后台,所述云服务后台设有安保中心系统,大数据AI决策模块和业务模型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聚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聚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2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老化耐磨损型EPS托盘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用于电缆剥皮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