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式蓄冷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2265.7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忠;吴正茂;孔德莉;舒卫华;阎树冬;初韶群;李嵘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式蓄冷箱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式蓄冷箱,包括充冷站和冷冻冷藏车厢;冷冻冷藏车厢内设有蓄冷换热器、保温层、冷风机、风道面板、行程开关、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外接管路;蓄冷换热器内部充注蓄冷剂;冷风机驱动箱内空气循环流动,箱内空气流过蓄冷换热器表面,与蓄冷剂发生热交换,变成低温空气,为箱内货物提供制冷;行程开关、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冷风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蓄冷模块为车厢制冷,无压缩冷凝机组,夜间在制冷站充冷,白天保冷,不占用冷藏冷冻车发动机或电池组负荷,既保证制冷效果,又节能环保。在夜间充冷,错开白天用电高峰,减少运营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库、冷冻冷藏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式蓄冷箱。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依靠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货运冷冻冷藏车,使用数量逐年增加。现在的货运冷冻冷藏车使用压缩冷凝机组制冷,普遍使用燃油作为动力,造成了废气排放污染。近几年开始推广绿色环保的电动货运冷冻冷藏车,但车载的压缩冷凝机组会占用电池组的负荷,导致电动车续驶里程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载式蓄冷箱。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蓄冷模块为车厢制冷,无压缩冷凝机组,夜间在制冷站充冷,白天保冷,不占用冷藏冷冻车发动机或电池组负荷,既保证制冷效果,又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车载式蓄冷箱,包括:充冷站和置于货车上的冷冻冷藏车厢,其中,所述冷冻冷藏车厢为封闭箱体结构,当所述车载式蓄冷箱制冷量不足时,所述充冷站为所述车载式蓄冷箱充冷;
所述冷冻冷藏车厢内设有蓄冷换热器、保温层、冷风机、风道面板、行程开关、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外接管路,所述外接管路的一侧位于所述蓄冷换热器内部,所述外接管路贯穿出所述冷冻冷藏车厢的另一侧与所述充冷站管路相连;
所述蓄冷换热器、所述风道面板、所述冷风机和所述保温层组合成蓄冷模块,固定在所述冷冻冷藏厢的内部前端,靠近货车车头;所述保温层粘贴在所述蓄冷换热器表面,安装于所述风道面板和所述蓄冷换热器之间,避免冷量损失,所述风道面板安装在所述保温层外侧;所述蓄冷换热器置于所述冷冻冷藏车厢的底部,所述冷风机置于所述蓄冷换热器的上方,所述蓄冷换热器内部充注蓄冷剂;所述冷风机驱动箱内空气循环流动,箱内空气流过所述蓄冷换热器表面及所述蓄冷换热器上的通风孔,与所述蓄冷换热器内部的低温蓄冷剂发生热交换,变成低温空气,为箱内货物提供制冷;
所述行程开关位于所述冷冻冷藏车厢的尾部上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冷冻冷藏车厢的顶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行程开关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安装于所述冷冻冷藏车厢的内部;所述行程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冷风机电连接,根据所述冷冻冷藏车厢门体的状态和箱内的温度,控制所述冷风机运行或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冷藏车厢,采用安装在货车车体上的保温型车厢。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面板为钣金件,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采用隔热保温材料。
工作原理:车载式蓄冷箱充冷运行时,车载式蓄冷箱外接管路与充冷站管路连接。充冷站制冷压缩机机组运行,为载冷剂提供制冷,充冷站水泵驱动载冷剂循环流动。低温载冷剂进入蓄冷换热器内部管路内,与蓄冷换热器内部的液态蓄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回到充冷站,循环流动。蓄冷换热器内部的液态蓄冷剂释放热量,发生相变,变成固态蓄冷剂,直至充冷完成,蓄冷箱外接管路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未经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2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