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77665.9 | 申请日: | 2020-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0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修彪;张世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冶建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索邦智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79 | 代理人: | 曹松腾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综合 回收 利用 余热 循环 总成 | ||
1.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包括余热回收组合风道(10)、冷却设备(20)和除尘设备(30);所述余热回收组合风道(10)包括主余热风道(110)和若干个辅余热风道(120);所述主余热风道(110)的一端用于连通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高温段,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却设备(20)的进风口;所述辅余热风道(120)的一端用于连通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低温段,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主余热风道(110);所述冷却设备(20)的出风口连通至所述除尘设备(30)的进风口;
当来自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高温段的高风速热风沿着所述主余热风道(110)传输时,能够带动来自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低温段的低风速热风沿着所述辅余热风道(120)传输至所述主余热风道(110);所述主余热风道(110)和所述辅余热风道(120)捕集到的热风先后经过所述冷却设备(20)和所述除尘设备(30)的冷却和除尘后再由所述除尘设备(30)的出风口排出所述除尘设备(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余热风道(110)/所述辅余热风道(120)的直径比介于5-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余热风道(110)/所述辅余热风道(120)的直径比为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组合风道(10)还包括风道固定架构(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余热风道(110)连通至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热交换段(40),所述辅余热风道(120)连通至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物料输送段(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余热风道(120)和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的物料输送段(50)之间设置有沿着所述物料输送段(50)延伸的余热回收罩(14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余热风道(120)和所述主余热风道(110)之间连通部位的流体流动方向与所述主余热风道(110)的流体流动方向构成不超过50°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余热风道(120)和所述主余热风道(110)之间连通部位的流体流动方向与所述主余热风道(110)的流体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2°-45°。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还包括前热风道(150),所述前热风道(150)设置于所述主余热风道(110)的前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余热循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热风道(150)连通至高温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流水线上热交换段(40)的前段或中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冶建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冶建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76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送料钢卷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动画建模的三维扫描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