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生物除臭装置及生物除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77391.3 | 申请日: | 202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0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叶天明;李珊珊;单宁;马为卿;谢旻;喻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5 | 分类号: | B01D53/85;B01D47/06;B01D53/18;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彬 |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进 生物 除臭 装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生物除臭装置及生物除臭系统,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生物除臭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及容纳于该设备壳体内的预洗涤单元、生物过滤单元、除水干燥单元与吸附过滤单元;设备壳体的内腔由过滤支撑层隔成上反应腔室与下盛水腔室;上反应腔室由两道沿竖向布置的隔墙依序分隔成上游侧腔室、中间腔室及下游侧腔室;下盛水腔室的盛水面与过滤支撑层间存有过气隔层;在两道沿竖向布置的隔墙中,上游侧隔墙的上端与设备壳体顶面气密连接,且下端部支撑在过滤支撑层上,而下游侧隔墙的上端面与设备壳体顶面间存有过气通道,且下端延伸至没入下盛水腔室的水面下。该装置结构紧凑,且除臭效果更好,可广泛用于臭气源处理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生物除臭装置及由该除臭装置所构建的生物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除臭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为无害化物质的同时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例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恶臭气体进行除臭处理,从而能够使空气环境得到净化,降低恶臭气体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生物除臭装置的主体结构,通常包括洗涤模块与生物滤床模块,例如公告号为CN203764132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生物除臭设备的结构,为了达到除臭效果,会在两个模块之间设置夹层通道结构,导致其整体结构不够紧凑,且存在风阻较大的问题;此外,随着对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只经前述两道处理,还难以稳定达到更好处理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填料结构改进的生物除臭装置,以能提高整体结构紧凑性的同时,提高对恶臭气体除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生物除臭装置所构建的生物除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及容纳于设备壳体内的预洗涤单元与生物过滤单元;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容纳于设备壳体内的除水干燥单元与吸附过滤单元;沿气流的行进方向,预洗涤单元、生物过滤单元、除水干燥单元与吸附过滤单元依序布置;设备壳体的内腔由安装在其下侧部的过滤支撑层隔成上反应腔室与下盛水腔室,上反应腔室与下盛水腔室之间由过滤支撑层上的网孔连通;上反应腔室由两道沿竖向布置的隔墙依序分隔成用于容纳预洗涤单元的上游侧腔室,用于容纳生物过滤单元与位于生物过滤单元的上方侧的除水干燥单元的中间腔室,及用于容纳吸附过滤单元的下游侧腔室;下盛水腔室的盛水面与过滤支撑层间存有过气隔层;上游侧腔室的顶侧布设有多个第一喷淋口及进气口,位于生物过滤单元与除水干燥单元之间的隔空层布设有多个第二喷淋口,设备壳体位于下游侧腔室的下方侧壁上设有与过气隔层连通的出气口;在两道沿竖向布置的隔墙中,上游侧隔墙的上端与设备壳体顶面气密连接,且下端部支撑在过滤支撑层上,而下游侧隔墙的上端面与设备壳体顶面间存有过气通道,且下端延伸至没入下盛水腔室的水面下;设备壳体的底面上设有排水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底部的网孔构建过水通道的同时,也构建出气路的连接通道,并在下游侧隔墙的上端设置过气通道而构建出气路的连接通道,从而在依序布置的单元之间构建出之字形气路通道,从而无需利用两道隔墙构建过气通道,不仅能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的同时,降低整体气路的阻力,而提高整个处理过程中的效率。此外,通过增设吸附过滤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臭气的处理效果。
具体的方案为位于上游侧隔墙的正下方,从设备壳体的底面朝上竖起一道高于水面的隔水墙;下游侧隔墙的下端面与设备壳体的底面之间存有过水通道;排水口包括位于上游侧腔室的正下方的第一排水口,与位于中间腔室的正下方的第二排水口。
更具体的方案为位于下游侧腔室的正下方布设有朝向第二排水口倾斜布置的集水斜槽面,集水斜槽面的底侧端位于下游侧隔墙的正下方;在设备壳体的底面上,位于上游侧腔室的正下方布设有循环水口,及位于中间腔室的正下方布设有补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7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试剂助剂贮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尺辊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