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循环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73655.8 | 申请日: | 2020-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权;贾特;李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2;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循环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一号换热器、二号换热器、冷却塔、选择阀门和工业水池,一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入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入端分别与选择阀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选择阀门的输入端与工业水池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一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出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出端分别与冷却塔的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冷却塔的冷却液输出端分别与一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入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一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出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出端分别与工业水池的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源消耗少、水资源利用率高和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型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网上公开了一种双膨胀水箱双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及延迟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一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器、电子增压器及暖风;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二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第二水泵、涡轮增压器、中冷器及BSG。本申请通过设置两套循环冷却系统,并且分别设置了高温散热器及低温散热器,有效的保证了不同待冷却部件对冷却温度的要求,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增加冷却系统的体积。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双膨胀水箱双循环冷却系统,虽然具有冷却功能,但是该该设备没有设置节能设备,导致该设备在冷却时需要耗费较多的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循环冷却设备耗能较多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一种节能型循环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型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一号换热器、二号换热器、冷却塔、选择阀门和工业水池,所述的一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入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入端分别与选择阀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选择阀门的输入端与工业水池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所述的一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出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出端分别与冷却塔的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所述的冷却塔的冷却液输出端分别与一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入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冷却液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所述的一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出端和二号换热器的工业水输出端分别与工业水池的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
工作时,工业水池内的工业水通过液压泵分别输送到一号换热器和二号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工业水再次被输入到工业水池中对工业水池内工业水进行循环冷却。一号换热器由常温冷却液作为冷媒介质,平均水温25度各季节有所不同,二号换热器由循环冷冻液作为冷媒介质,水温6摄氏度。设置一号换热器和二号换热器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使用时,一号换热器和二号换热器可根据客户需求分别启动与关闭。传统的冷却系统:循环冷冻液需要通过大功率制冷机组制备,故所耗电能较多。本实用新型在对工业水的冷却过程中,常温冷却液和循环冷冻液在分别经过一号换热器和二号换热器换热后都被输入到冷却塔中进行同一冷却,经过冷却塔冷却后的冷却液会在次被分别输入到一号换热器和二号换热器中进行循环冷却,减少冷却液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号换热器和二号换热器结构相同,所述的一号换热器包括作为主体的换热箱,所述的换热箱内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水冷管,两个水冷管之间通过桥管相连接,左侧的水冷管上端设有进水阀,右侧的水冷管下端设有出水阀,所述的换热箱左端设有进液阀,所述的换热箱的右端设有出液阀,所述的水冷管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液阀和出液阀的冷却液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号换热器旁设有常温冷却水箱,所述的二号换热器旁设有低温冷却水箱,所述的常温冷却水箱的输出端与一号换热器的进水阀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所述的低温冷却水箱的输出端与二号换热器的进水阀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所述的一号换热器的出水阀和二号换热器的出水阀分别与冷却塔的冷却液输入端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36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