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绞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68717.6 | 申请日: | 202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3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李建超;王栋;赵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房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28;B66D1/38;F16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岚崴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绞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绞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后侧设置有风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风扇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速器,所述底座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绕丝筒。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遮罩对绞车进行保护,避免了外界环境随绞车造成的影响,设置有风扇对具有保护措施的绞车进行散热,并且风扇朝向钢丝进入遮罩的开口,避免了灰尘、水分从开口处进入的可能,进行导引的方式牵引钢丝绕向绕丝筒,同时进行浸图油膜,实现对钢丝的保护,风扇产生的气流将钢丝表面的油向未浸油侧吹去,降低油耗减小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绞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绞车。
背景技术
绞车又称为卷扬机,精巧耐用。主要运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一般建筑绞车应用在室外,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绞车的各个部件容易受到侵蚀,进而影响绞车的使用。在绞车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机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目前主要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后侧设置有风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风扇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速器,所述底座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绕丝筒,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绕丝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浸油滑槽,所述浸油滑槽的左侧设置有钢丝进口,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右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外侧靠近边缘处贯穿有固定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遮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且位于丝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浸油滑槽与滑杆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孔对称设置且设置有四个,所述遮罩紧靠固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浸油滑槽的上侧设置有油池,所述钢丝进口呈弧形且平滑过渡,所述油池通过小孔与钢丝进口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侧面且位于丝杆的前侧以及第二支撑柱的左侧面均设置有行程开关,两个所述行程开关对齐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遮罩的前侧且位于上部设置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钢丝进口的夹角在20~30°内,所述风扇向第一电机与侧开口的连线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建筑绞车设置遮罩对绞车进行保护,避免了外界环境随绞车造成的影响,设置有风扇对具有保护措施的绞车进行散热,并且风扇朝向钢丝进入遮罩的开口,避免了灰尘、水分从开口处进入的可能,进行导引的方式牵引钢丝绕向绕丝筒,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浸图油膜,实现对钢丝的保护,在风扇产生气流的作用下,将钢丝表面的油向未浸油侧吹去,降低油耗减小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的浸油滑槽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房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市房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8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