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声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4061.0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8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成铭;吴树文;吴立峰;沈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H04R9/02;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君信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6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新加坡卡文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发声单体;发声单体设有定位凸台;壳体还包括分别固定支撑于定位凸台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底座包括盖设固定于发声单体的底座板以及由底座板沿发声单体周侧向后壳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底座延伸壁固定于定位凸台;后壳包括与发声单体间隔的后壳板以及由后壳板沿发声单体周侧向底座弯折延伸的后壳延伸壁,后壳延伸壁固定于定位凸台,后壳及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发声单体设有与后声腔连通的泄露部,后壳设有贯穿其上的泄漏孔,泄漏孔将后声腔与外界连通。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结构简单、声学性能优、且用户体验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又名扬声器,广泛运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中,比如手机,实现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播放,发声器件响度大,振幅度。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
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因不具有后腔结构或后腔为开放式结构,其运用在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中时会引起手机壳振的问题,造成用户体验效果不好;而手机空间尺寸有限,发声器件不能设计成现有技术中的带后腔的扬声器箱结构以克服该问题。并且,现有的发声器件中发声单体直接收容固定于壳体内,因此,发声单体在高度方向上没有限位,在跌落的情况下,发声单体容易与壳体脱离,影响发声器件整体的可靠性。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声学性能好、用户体验效果好的发声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定位凸台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
所述底座包括盖设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的底座板以及由所述底座板沿所述发声单体周侧向所述后壳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所述底座延伸壁固定于所述定位凸台;
所述后壳包括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的后壳板以及由所述后壳板沿所述发声单体周侧向所述底座弯折延伸的后壳延伸壁,所述后壳延伸壁固定于所述定位凸台,所述后壳及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所述发声单体设有与所述后声腔连通的泄露部,所述后壳设有贯穿其上的泄漏孔,所述泄漏孔将所述后声腔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包括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分别固定支撑于多个所述定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后壳延伸壁和所述底座延伸壁均与所述发声单体贴合固定以使所述后壳延伸壁和所述底座延伸壁均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均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设置,且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间隔并在相邻所述定位凸台之间形成容胶空间,所述容胶空间内填胶以使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之间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呈环状,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定位凸台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定位凸台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均通过焊接或打胶固定的方式与所述定位凸台固定并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盆架,所述定位凸台由所述盆架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所述底座板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底座延伸壁和所述后壳延伸壁环绕所述盆架周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4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