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3332.0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1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彬权;杨俊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青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7F17/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才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3 | 代理人: | 田波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控制 共享 车辆 头盔 感应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车辆组成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包括承载框、连接盖和头盔,所述连接盖和承载框之间活动交接,承载框上安装有与连接盖相匹配的智能锁结构,承载框的内侧底部安装有读头支架,读头支架的顶部安装有RFID读头,承载框的内侧安装有读头保护壳,承载框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头盔槽,所述头盔放置在承载框的内侧并嵌入头盔槽的内侧,头盔的内侧夹层内安装有多个与RFID读头相适配的RFID磁条。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保障头盔能够稳定的被RFID读头短距离感应,延长RFID读头的使用寿命,避免头盔放置在承载框内晃动碰损,保障设备结构之间的配合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车辆组成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共享,是指许多人合用一辆车,即开车人对车辆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有点类似于在租车行里短时间包车,车辆共享一般是通过某个公司来协调车辆,并负责车辆的保险和停放等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省钱,而且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以及公路的磨损,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对能量的依赖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随着国家对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不断的强化安全行车意识,佩戴头盔成为行车车辆的标准,但在共享车辆行业中,一般很少有配备头盔,头盔投入成本较大,还有关于头盔能够正常返还放置避免丢失遗漏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使得共享车辆能够及时有效的感应到头盔的放置,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简单的物体感应器去感应后备箱内是否有物体存在,这样的弊端在于后备箱内的头盔可能被其他物体替换,使得共享车辆和终端不能对头盔进行实时检测,因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解决了共享车辆不能有效的实时感应头盔是否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包括承载框、连接盖和头盔,所述连接盖和承载框之间活动交接,承载框上安装有与连接盖相匹配的智能锁结构,承载框的内侧底部安装有读头支架,读头支架的顶部安装有RFID读头,承载框的内侧安装有读头保护壳,承载框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头盔槽。
所述头盔放置在承载框的内侧并嵌入头盔槽的内侧,头盔的内侧夹层内安装有多个与RFID读头相适配的RFID磁条。
优选的,所述读头保护壳覆盖在RFID读头上。
优选的,所述头盔槽的设置形状与头盔的开口端形状相同,头盔槽与承载框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承载框和连接盖组成密闭空间形状与头盔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RFID磁条的数量至少为一个,RFID磁条均匀分布在头盔的内侧夹层内。
优选的,所述RFID磁条与RFID读头之间采用加密机制传输感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感应结构,通过设置读头支架、RFID读头和RFID磁条相互配合,有效的缩短了RFID读头和RFID磁条之间的感应距离,使得RFID读头尽量靠近RFID磁条,从而保障头盔能够稳定的被RFID读头短距离感应,保障设备结构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青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青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3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