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58294.X | 申请日: | 202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6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付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红星链条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快速 冷却 功能 机械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包括上模芯、下模芯和泵体,上模芯内固定嵌设有第一导热管,且第一导热管的两端均相向下模芯一侧设置,下模芯内固定嵌设有第二导热管,且第二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管的两端位置相对应设置,下模芯外壁的底部固定设有水箱,且水箱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通有导管,两个导管的一端均贯穿下模芯的外壁并与第二导热管固定连通设置,泵体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与其中一个导管固定连通,第二导热管内固定设有挡块,且挡块靠近另一个导管一侧设置,两个第一导热管的两端均设有密闭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对上下两个模芯进行冷却排热,同时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
背景技术
机械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目前,机械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多是通过外部的冷却水循环的原理来对模具进行冷却,而在对模具的上模芯和下模芯进行冷却时需要分别在上模芯和下模芯上设置冷却水循环装置,成本较高,且操作比较麻烦,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模具的上模芯和下模芯进行冷却时需要分别在上模芯和下模芯上设置冷却水循环装置,成本较高,且操作比较麻烦,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包括上模芯、下模芯和泵体,所述上模芯内固定嵌设有第一导热管,且第一导热管的两端均相向下模芯一侧设置,所述下模芯内固定嵌设有第二导热管,且第二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管的两端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下模芯外壁的底部固定设有水箱,且水箱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通有导管,两个所述导管的一端均贯穿下模芯的外壁并与第二导热管固定连通设置,所述泵体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与其中一个导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导热管内固定设有挡块,且挡块靠近另一个导管一侧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两端均设有密闭机构。
优选的,每个所述密闭机构均包括插管、圆板、固定轴、两个L 型抵杆和扭力弹簧,所述插管的外壁与第一导热管的内壁固定调节,且插管延伸至第二导热管内设置,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与插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轴靠近第二导热管一侧设置,所述圆板和扭力弹簧均与固定轴固定套接,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板的内壁和固定轴的轴壁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L型抵杆的一端均与第二导热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个L型抵杆均延伸至插管内,两个所述L型抵杆与固定轴相互错位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圆板的外壁均固定套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插管相抵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轴的轴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圆板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与限位块相匹配的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高度大于水箱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采用铜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通过设有的水箱、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本体和两个导管,能够快速地对上下两个模芯进行冷却排热,同时成本低,操作方便。
2、该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通过设有的密闭结构,能够在上模芯和下模芯闭合在一起时使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连通在一起,保证冷却水的正常流动,在上模芯脱离下模芯时,能够个对第一导热管的两端进行闭合,防止水的漏出,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红星链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红星链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8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