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电缆井毒气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57712.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1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桂斌华;朱红琳;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1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电缆 毒气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电缆井毒气检测仪,包括检测仪的本体和探头,本体外壁与探头一端连接有传输线,还包括分别垂直固设在本体背面底沿的支板及背面顶沿的一对对称设置的限位块,本体背面滑动插接在支板顶面并嵌于两块限位块之间的壳体,壳体的内壁底面上转动嵌设有用于收卷传输线的盘绕件,盘绕件包括转盘、固定杆以及齿盘,转盘和转动环转动嵌设于壳体的背面内,固定杆一端与转盘中心固定、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齿盘的一侧上,齿盘的周侧活动啮合有限定齿盘转动的限位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增长探头的探测深度、测量过程中操作人员始终处于电缆井的较远处,大大提高了测量安全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电缆井毒气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仅直接影响作业者的安全与健康,而且污染周边环境,许多作业场所有毒气体浓度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控制有毒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毒气体的危害,必须首先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组成、性质、数量等进行检测、分析,依据气体检测仪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防护,来保障作业人员的人生安全。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0945952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机壳,检测仪机壳的侧面设有弯管卡口,且检测仪机壳的侧面安装有胶套;检测仪机壳的另一侧面相对于弯管卡口的位置设置有充电座,且检测仪机壳的背面安装有挂带;检测仪机壳的顶端设置有弯管,且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传感器。
由于上述气体检测仪的探杆长度有限,运用在对电缆井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探头无法伸入电缆井的较深处进行探测,但为完成数据采集,操作人员为此深入电缆井进行作业便存在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上述方案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调式电缆井毒气检测仪,具有探头探测距离可调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调式电缆井毒气检测仪,包括检测仪的本体和探头,所述本体外壁与所述探头一端连接有传输线,还包括分别垂直固设在所述本体背面底沿的支板及背面顶沿的一对对称设置的限位块,所述本体背面滑动插接在所述支板顶面并嵌于两块所述限位块之间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面上转动嵌设有用于收卷所述传输线的盘绕件;
所述盘绕件包括转盘、固定杆以及齿盘,所述转盘和所述固定杆转动嵌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内,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转盘中心固定、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齿盘的一侧上,所述齿盘的周侧活动啮合有限定所述齿盘转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使用毒气检测仪时,通过转盘,使盘绕于固定杆周侧的传输线,逐渐自固定杆周侧放出并配合探头使其逐渐远离本体,深入电缆井内进行探测作业,当到达合适深度后推动限位件使其啮合至齿盘的齿槽上,测量完毕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检测仪的本体采集数值,随后拉动限位件使其脱离对齿盘的限制,并反向转动转盘使传输线再次收卷在固定杆上,在此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始终处于电缆井的较远处,大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顶端固定穿设有套筒,所述传输线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固定在所述固定杆的周侧,所述传输线的两端均盘绕于所述固定杆的外周壁上,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面上还转动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固设有圆盘,所述传输线靠近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圆管的周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套筒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管的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圆管内设有扭簧,且扭簧的一端固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面上、另一端与所述圆盘一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7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