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电厂水冷机组双路热网水乏汽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55660.6 | 申请日: | 202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9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介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厂 水冷 机组 双路热网水乏汽 余热 回收 系统 | ||
一种热电厂水冷机组双路热网水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汽轮机、水冷机组凝汽器、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接入水冷机组凝汽器;连接第一供热热网的第一热网回水管依次通过水冷机组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进行加热升温后通过热网出水管再次进入第一供热热网;连接第二供热热网的第二热网回水管通过增汽机凝汽器进行加热升温后通过热网出水管再次进入第二供热热网;采用原汽轮机本体、回热系统、原凝汽器及其循环水系统,保留湿冷冷却塔运行,独立供热两个热网系统,增加热网水量,取得了节能减排、灵活性调峰方面的应用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电厂水冷机组双路热网水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火电厂的实际热效率通常仅为40%左右,通过冷端乏汽损失的热量占了50%左右。因此回收利用汽轮机乏汽余热,降低冷端损失,在电厂节能减排领域具有推广潜力。汽轮机乏汽余热回收,关键是回收热量的用途,考虑回收热量的品位,优选应用在北方地区冬季居民集中供热。对于热电厂热网系统,热网回水温度一般在35-50℃。如果回收水冷汽轮机组乏汽余热用于供热,需要将乏汽热量传递到热网回水里面,即用乏汽去加热热网回水。由于乏汽是负压,只能采用凝汽器作为加热设备,这就要求排入凝汽器的乏汽必须高于热网回水温度,否则无法加热热网回水。
例如,热网回水温度深冷季一般50℃左右,初末寒季一般为35-45℃。如果乏汽的热量能传递进入热网水中,就得有相应的温度差、温升和传热端差。对于深冷季,假定在第一级凝汽器中热网回水温升2℃,热网凝汽器端差1℃,则汽轮机乏汽温度就需50+2+1=53℃。此温度对应的蒸汽饱和压力14.3KPa.a。对于初末寒季,假定在第一级凝汽器中热网回水温升2℃,热网凝汽器端差1℃,则汽轮机乏汽温度就需38-48℃,此温度对应的蒸汽饱和压力6.64-11.2KPa.a。也就是说,想要回收利用汽轮机乏汽用于供热,汽轮机运行背压应该运行在6.64-15KPa.a范围内,低于这个背压,无法回收水冷机组汽轮机乏汽余热用于集中供热。
目前北方冬季水冷机组汽轮机常规运行背压,一般是4KPa.a。想要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必须抬高背压运行。15KPa.a小于报警背压,供热汽轮机在15KPa.a背压下运行,安全是有保障的,关键是综合考虑乏汽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经济性。
国内的水冷机组,在承担集中供热的“单机数量上、装机容量上”都多于空冷机组,一台水冷机组对应于双路热网水,具有两个热网首站,并且两路热网水管路无法混合,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冷机组双路热网水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的热力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高效回收利用火电厂汽轮机乏汽余热,提供一种热电厂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电厂水冷机组双路热网水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汽轮机、水冷机组凝汽器、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接入水冷机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一供热热网的第一热网回水管依次通过水冷机组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进行加热升温后通过热网出水管再次进入第一供热热网;连接第二供热热网的第二热网回水管通过增汽机凝汽器进行加热升温后通过热网出水管再次进入第二供热热网。
进一步地,增汽机凝汽器水侧具有第一换热管束、第二换热管束;第一热网回水管接入第一换热管束,第二热网回水管接入第二换热管束。
进一步地,水冷机组凝汽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束、第二换热管束;第一换热管束接入循环水系统;第二换热管束接入热网回水管路。
进一步地,循环水系统连接在水冷机组凝汽器与水冷塔之间。
进一步地,增汽机凝汽器采用水汽换热器,其壳侧连接增汽机的排汽出口;增汽机引射蒸汽入口通过乏汽引出系统连接至水冷机组凝汽器上开孔;增汽机的工作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本机或邻机的中段抽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56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