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换接触面材质的可双向运动网状关节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54274.5 | 申请日: | 2020-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1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轩石;曲为楷;唐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轩石;曲为楷;唐海森 |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接触面 材质 双向 运动 网状 关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换接触面材质的可双向运动网状关节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由固定座上半体和固定座下半体共同组成,固定座上半体和固定座下半体之间设有轴承,固定座上半体和固定座下半体上均对称设有螺纹安装孔,每个螺纹安装孔内均设有连接杆,固定座上半体上设有插接头母座,插接头母座扇各设有接触头底座,接触头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接触头标准件,多个该关节结构通过连接杆拼装过后便可形成环状的网,通过闭合和展开连接杆,可以控制整个环形网压缩或者伸张,再有序配合动力输出模块,即可实现类似“蚯蚓”的蠕动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状关节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换接触面材质的可双向运动网状关节结构。
背景技术
网状结构这一名词来自早期解剖学家用光学显微镜对脑干中央区网络状外观的描述,在光镜下这部分组织学的特点是神经细胞分散,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神经纤维交错穿行其间,形成一种灰白质交织的结构,称之为网状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网状结构物品,例如防护网、渔网等。
目前,可双向运动网状结构的设计并不多,一般的网状结构都是以防护等场景为主,很少用于运动场景中,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速换接触面材质的可双向运动网状关节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换接触面材质的可双向运动网状关节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换接触面材质的可双向运动网状关节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由固定座上半体和固定座下半体共同组成,固定座上半体和固定座下半体之间设有轴承,固定座上半体和固定座下半体上均对称设有螺纹安装孔,每个螺纹安装孔内均设有连接杆,固定座上半体上设有插接头母座,插接头母座扇各设有接触头底座,接触头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接触头标准件。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连接杆两端部均设有与螺纹安装孔适配的螺纹。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插接头母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卡住接触头底座的卡口。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固定座下半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关节底座。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关节底座上设有用于将该关节结构固定起来的固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多个该关节结构通过连接杆拼装过后便可形成环状的网,通过闭合和展开连接杆,可以控制整个环形网压缩或者伸张,再有序配合动力输出模块,即可实现类似“蚯蚓”的蠕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关节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01-接触头标准件、02-接触头底座、03-插接头母座、04-固定座上半体、05-连接杆、06-轴承、07-固定座下半体、08-关节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轩石;曲为楷;唐海森,未经张轩石;曲为楷;唐海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4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尿酸检测的采血笔
- 下一篇:一种兽医检查用动物捆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