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置物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54056.1 | 申请日: | 2020-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6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宏亮 |
| 主分类号: | A47B43/00 | 分类号: | A47B4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330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置物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包括两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柱和加固支架,支撑柱底部装有万向轮,加固支架设在支撑柱之间,支撑部件之间设有置物组件,置物组件包括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和置物铰接轴,第一置物板铰接在一个支撑部件的支撑柱之间,第二置物板铰接在另一个支撑部件的支撑柱之间,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通过置物铰接轴铰接,置物铰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和其两侧的支撑柱之间设有限固机构,限固机构包括限制块、折叠铰接杆和插固组件,限制块滑动连接在连接杆上,折叠铰接杆一端与限制块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柱铰接,插固组件设在限制块与连接杆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折叠、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置物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用于放置和归纳物品的架子,现有的置物架一般都是固定式的,当这些固定式的置物架不再需要需要收起来的时候,固定式的置物架会占用较多空间,对于居住面积小的家庭来说,不方便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置物架,其具有方便折叠、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两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柱和加固支架,支撑柱在每个支撑部件中设置有两根,两根支撑柱相对设置,支撑柱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加固支架固定在两根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之间,两个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组件,所述置物组件包括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和置物铰接轴,第一置物板铰接在一个支撑部件的两根支撑柱之间,第二置物板铰接在另一个支撑部件的两根支撑柱之间,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通过所述置物铰接轴铰接,置物铰接轴的一端伸出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的板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和与其相邻的两根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限固机构,限固机构包括限制块、折叠铰接杆和插固组件,限制块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连接杆远离第一置物板的一侧,折叠铰接杆设置在限制块的两侧并分别与限制块的两端铰接,折叠铰接杆远离限制块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柱铰接,插固组件设置在限制块与连接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被用以放置物品,在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通过置物铰接轴铰接能够实现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相互远离一端的靠近,这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折叠功能的必要条件,连接杆能够随着置物铰接轴的移动而移动,连接杆在移动时能够通过折叠铰接杆带动其两侧的支撑柱同步移动,使得该实用新型在折叠的时候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能够同时进行折叠,同时还能使铰接在支撑柱之间的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同步进行转动,防止在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出现连接杆两侧不同步折叠的情况出现,限制块通过插固组件能够固定在连接杆上,当限制块固定在连接杆上的时候,折叠铰接杆不会再动作,此时人们也无法再推动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定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固组件包括插槽、容纳槽、插块、弹性件和固定拉杆,插槽开设在连接杆靠近限制块的一侧,容纳槽开设在限制块靠近连接杆的一侧,插槽与容纳槽对应相通,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固定穿孔,固定拉杆穿过固定穿孔伸入容纳槽中,插块固定在固定拉杆伸入容纳槽的一端,弹性件设置在插块和容纳槽的槽底之间,插块是楔形块,其远离固定拉杆的一端面为斜面,插块的斜面朝向上方,插块远离固定拉杆的一端伸出容纳槽并伸入插槽中,插块的侧壁与容纳槽的槽壁、插槽的槽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块伸出容纳槽并伸入限制块上的插槽中的时候,能够实现限制块在连接杆上的固定,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定形,在外拉固定拉杆的时候,固定拉杆会带动插块脱离插槽,脱离插槽的插块会压缩弹性件,此时人们可以推动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在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时候,插块会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抵触在连接杆的杆面上,当本实用新型再次展开时,限制块刚好移动至连接杆的容纳槽处,插块从容纳槽中伸出并伸入插槽中,插块伸入插槽中实现限制块在连接杆上的固定,同时也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宏亮,未经刘宏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4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苗木种植用的灌溉装置
- 下一篇:升温胀压式离心除油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