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3544.2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4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操亮;毕朝文;候永斌;丁炜鹏;杨二强;胡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洲际海峡环保工程(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绵阳山之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8 | 代理人: | 沈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基岩 资源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装置,属于钻井废弃物处理设备领域,目的在于现有用于油基岩屑的处理设备体积较大,无法实现油基岩屑随钻处理的问题。其包括预处理单元、浸出单元、精密脱附单元、蒸发单元、冷凝及溶剂回收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分离机、刮板输送机、振动筛、回收罐、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刮板输送机与分离机相连且刮板输送机能将分离机内的固体物料刮出。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设备,其能实现油基岩屑的随钻处理,且具有标准化、小型化、撬装化的优点,能够针对油基岩屑特点,实现钻井废弃物最终的处置,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废弃物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装置。本申请能够实现对石油页岩气开采所产生的钻井废弃物油基岩屑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具有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钻探开发过程中,针对大斜度井、水敏感性地层、复杂地层、水平井等高难度钻井作业要求,常规水基泥浆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类钻井作业的要求,而以油类为连续相的油基泥浆则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用于这类高难度钻井作业中。在我国新疆深井、超深井钻井工程,及川、渝地区页岩气开发钻井工程中,油基钻井泥浆被广泛使用。油基钻井泥浆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油类基油,含量约为80%~90%。目前,油基钻井泥浆中广泛使用的基油包括柴油、合成矿物油。在钻井过程中,随着泥浆循环,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油基岩屑等钻井废弃物,单井油基岩屑产生量在400m3~800m3左右,成为困扰油气田开发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污染问题。根据环保部《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规定,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油基岩屑被标定为HW08类危险废弃物。目前,针对油基岩屑的处理,使用和处于研究中的油基岩屑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甩干-离心分离技术、热解析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固化资源化技术等。
热解析技术也称为热脱附技术,是指在绝氧加热条件下,将油基岩屑中的绝大部分液相分离冷凝后回收,从而实现岩屑与油分离的目的。按加热介质的不同,将脱附炉的加热方式分为燃料加热、电加热以及锤磨热解析等。使用燃料加热的热解析技术,可以直接利用燃料(如柴油、天然气、伴生气等)加热,或利用燃料加热蒸汽,再利用蒸汽加热解析设备。使用燃料加热的热解析设备体积一般较为庞大,适于建设集中处理站。而电加热的设备相对体积稍小,热解析残渣含油率低于1%;所回收的油品性质满足回用配浆要求,具有热效率高(大于85%),占地面积小,可撬装化,设备安全可靠等优点。
微生物处理油基岩屑是利用微生物细菌对油基钻屑进行土壤可耕作式功能修复和改善,利用微生物分解油基岩屑中的石油烃类和其他有机物,经过处理后的油基岩屑达到现场绿化的标准。微生物处理技术需求的场地面积较大,处理周期约在30~60d,甚至更长,同时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制约。
油基岩屑的固化资源化处理是指,利用水泥、固化剂对含油岩屑进行混拌处理,并加工成各类资源化产品,如铺路路基材料、免烧陶粒、免烧砖等。由于含油率较高,将油基钻屑直接固化出,较难达标;因而,其一般作为甩干-离心技术、热解析技术、常温脱附技术等的最终处置技术。
然而,现有技术通常设备体积较大,无法实现油基岩屑的随钻处理。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设备和/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用于油基岩屑的处理设备体积较大,无法实现油基岩屑随钻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设备,其能实现油基岩屑的随钻处理,且具有标准化、小型化、撬装化的优点,能够针对油基岩屑特点,实现钻井废弃物最终的处置,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浸出单元、精密脱附单元、蒸发单元、冷凝及溶剂回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洲际海峡环保工程(成都)有限公司,未经洲际海峡环保工程(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3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